浅析:今年中国人均GDP仅美国两成

浅析:今年中国人均GDP仅美国两成


中研网讯:

  近日世行公布的一份国际比较项目报告(ICP)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报告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将在今年(2014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GG 18

  本次ICP的报告主要是对各国产出进行购买力平价调整从而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有效性在学界仍然存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好的方法,但鉴于数据的完全可得性及可靠性并不能得到保证,通常得出的结论并不靠谱。”

  中国经济超美?

  世行4月末公布ICP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等因素调整后,2011年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紧随其后,总量达到美国的87%,印度则跃升至日本之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报告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美经济的预测数据: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经济将增长24%,而美国将仅仅增长7.6%;进而得出结论称,如果忽略支出结构以及通胀程度的变化,那么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出美国0.12%。

  不过,我国官方并未就该份报告的说法进行回应。ICP报告也提到:“中国国家统计局并不认可此结论作为官方统计数据,而且对本报告采用的方法论持保留意见。”

  世行的另一个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国民总收入(GNI)显示,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中国经济规模仍然与美国相去甚远。

GG 17

  世行报告显示,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2011年和2012年,中国的GNI分别为11.07万亿国际元和12.2万亿国际元,而美国同期分别为15.85万亿国际元和16.51万亿国际元。国际元是在计算购买力评价时使用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与美元的计算比例为1:1。

  由此可见,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 在2011年、2012年期间以GNI计算的经济体量,中国占美国比重约为70%,同期的GDP的计算结果尽管稍高于GNI,但比重在75%以下,与ICP计算的87%相去甚远。

  通常而言,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将物价和通胀等因素去除,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服务的价格比较低,如果我们把各国的GDP用购买力平价这个方法换算成为可以比较的经济总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就会往上修正,甚至会出现印度经济体量超过日本的情况,而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也不足为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IMF基于汇率指标估算,2012年美国GDP为16.2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为8.2万亿美元,也就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刚刚超过50%。

  购买力评价意义何在?

  其实早在2011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对此种计算方法表示质疑:“由于各个国家购买力平价的比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PPP的研究仍然被公认为还是研究性质、探索性质。所以,用PPP这个还处在研究中的办法来衡量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也只有参考的价值,是种研究。”

  黄益平举例称:“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假设各个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相同,但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一类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差别,自然价格也就存在不同,你可以认为一只鸡蛋在中国和美国应该是一样的价格,但一件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服装或者商品房价格就应该是一样的。”

  “而且在现实的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中,仍然使用的是实际汇率,市场主体不会去考虑中国西部地区的物价水平如何,所以这个计算方法可以用来做研究,但现实意义不是很大,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黄益平表示。

£¨Íí±¨£©£¨2£©Å¦Ô¼¹ÉÊÐÈý´ó¹ÉָȫÏ߸æµø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里克?西瑟斯与黄益平观点类似,他表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大意义。”

  “购买力平价更适合用于反映各国不同的个人收入水平。比如,一个孟加拉人500美元的年收入在一个澳大利亚人看来低得惊人,但500美元在孟加拉却可以买到比在澳大利亚更多的东西。在两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可比的前提下,孟加拉的可比价格比澳大利亚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孟加拉的经济体量就比澳大利亚大。”西瑟斯表示。

  希瑟斯认为,如果要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孟加拉和澳大利亚的GDP,需要将两国全境的物价水平进行比较,还要考虑到商品和服务在两国非常不一样的成本、种类和稀缺程度。国家越大,进行这种比较的难度越大。购买力平价适用于反映收入水平,但如果延伸到个人、政府支出、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由此得出中国马上要超过美国的结论未免超出了购买力平价本身具有的能量。

  而黄益平也表示,购买力平价要真的做到科学就必须穷尽所有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统计,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人均GDP(PPP)中国仅为美国两成

  黄益平强调:“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经济规模上意义不大,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

  但其实按照ICP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中国人均GDP是美国五分之一,美国是5万国际元,中国仅为1万国际元,而如果按照世行的GNI(PPP)人均计算,中国人均收入尚不足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2012年的GNI数据显示,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人均GNI为9040国际元,美国为52610国际元。

  但其实相比人均GDP,人均GNI等指标,衡量一个国家国民财富情况的更有效的指标应该是GNP,但可惜GNP指标因为数据可得性以及计算庞杂等问题早在90年代后期就被割弃。

  目前世行以及各经济体已经不再使用该指标,鉴于中国的GDP中因计算了大量非本国国民资产而被高估,如果使用更为有效的GNP计算中国经济体量或者财富创造能力,人均GNP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