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嬉皮区

旧金山嬉皮区


舊金山的嬉皮熱潮,起源於金斯堡(Allen Ginsberg)、凱洛亞克(Jack Kerouac)、卡西迪(Neal Cassady)等地被稱為「Beat」的年輕人,他們揮舞著反抗僵硬制度規範的旗幟,藉著爵士樂、抽象藝術和詩歌,對保守的社會嗆聲。

到了60年代,這種反抗聲浪更加高漲,1967年1月在金門公園的「Human Be-in」狂歡會,吸引到數十萬名嬉皮齊聚一堂,宣導愛與和平,也歌頌迷幻藥等麻醉藥品,自此之後,嬉皮族聚居的賀特街(Haight St.)和阿須布里街(Ashbury St.),陷入毒品和暴力的深淵而無法自拔。

40年後的今天,嬉皮熱潮從絢爛歸於平靜,僅剩賀特街和阿須布里街,仍殘留桀傲不馴的色彩,一間間標新立異的商店,屋外繪滿五顏六色的奇幻圖案,販售著印度風掛飾、珠珠首飾、薰香煙斗、唱盤、書籍等,二手服飾店裡多的是奇裝異服,手染T恤、皮衣、皮褲是大宗。

每年6月,此處會舉辦嬉皮區街頭嘉年華會(Haight Ashbury Street Fair),另類前衛的嬉皮族在此同歡共樂,舉辦街頭藝人和音樂表演等。

地址: 金門公園和Buena Vista Park之間;Haight St.和Ashbury St.是主要街道。

交通: 搭乘6、7、33、37、43、66、71號巴士。

嬉皮区(Haight Street)是嬉皮士 (Hippies)迷幻者的发源地,如今已成为一条集中前卫时尚的服饰街道,除了那些实为人知的青年人时尚品牌外,带特色的朋克(Punk) 文化店,专卖怀旧服的小店已开了不少,本区的西边是金门公园。

嬉皮士(英语:Hippie)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宗教,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the establishment)。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用来描写吸毒者。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当时的嬉皮士想要改变他们的内心(通过使用毒品、神秘的修养或两者的混合)和走出社会的主流。远东形而上学和宗教实践和原著部落的图腾信仰对嬉皮士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在1970年代演化为神秘学中的新纪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