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想搭建一个智能家电的平台

京东想搭建一个智能家电的平台


  GG 3

        无论是从展会规模、参展商、参展品种等来看,亚洲CES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但潜力不可小觑

  从亚洲CES一出来,一群黄牛就围上来了。就一个普通展会而言,这一幕有些久违了。

  黄牛是来“买证”的,专业人士上网注册可以免费获得一张亚洲CES参观证。看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挂着证,黄牛就喊“五块”,看记者没反应,马上追过来说“十块”。

  5月25日,2015CESASIA首次在上海举行。CES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自1967年起,一年一度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

  “这是中国的时代。”京东集团副总裁、公共关系部总经理李曦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欧美企业很重视中国市场,CES也想让高科技企业与中国有更多合作机会。

  豪车,又见豪车

  比如在2015CES上,TCL、海信、海尔、长虹、创维、康佳、华为、中兴、联想等知名公司悉数亮相,或开发布会,或搭大型展台。这个展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重要舞台。

  然而,意外的是,对于“家门口”的CES,上述这些中国知名的电子企业似乎就提不起兴致了。记者粗略浏览了一下展馆现场,发现只有海信继续给亚洲CES“捧场”,集中展示了曲面电视之美。

  反而是英特尔等欧美的IT、汽车公司比较给力。英特尔这次带来了可用于穿戴产品的小型芯片,只有火柴盒般大小,这款名为Edison的芯片,意向人群是发明者、学生、消费产品设计师,可应用于飞行器、机器人、健康监测、机械手、可穿戴设备等,甚至是智能茶杯。

  亚洲CES还是一个豪车展。梅赛德斯-奔驰的F015无人驾驶概念车很炫,像一只正欲跃起的银豹;福特也展示了智能汽车及车载连接技术;大众“晒出”了智能充电等功能;奥迪蓝色、红色两款电动汽车也很抢眼;凯迪拉克和林肯也“秀”出了联网汽车。

  随着车联网兴起,汽车正变为一个大的电子产品。消费电子展变为车展,在美国CES已经不足为奇了,这股风如今吹到了中国。不同的是,这些国际汽车巨子在亚洲CES上,明显加强了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力度。

  福特通过与海尔U+、台达集团等企业跨界合作,在中国推出“福特智·能生活”试验项目,为主要居住在公寓的中国家庭进行本土化设计,提供节能解决方案;海尔SmartCare门磁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智能插座及台达的汽车充电器等也在福特汽车的展位一起展示。

  智能,还是智能

  中国本土企业对亚洲CES感兴趣的,反而是渠道商。京东成为本届亚洲CES的官方合作伙伴之一,集中展示了京东智能集团的成果。苏宁也参展了,并正式发布了“苏宁云居”的智能家庭APP.

  李曦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CES在欧美有很高声誉,中国企业去美国CES参展,为了提升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对中国市场,CES的主办方CEA观察试验了很多年,今年终于第一次在亚洲办展。

  京东智能集团总裁王振辉告诉本报记者,京东想搭建一个智能家电的平台,“我们要做孵化器,计划招募1000家企业,孵化100家企业;还要做加速器,培育100家明星智能家电产品公司;同时还将向100家企业提供智能模组软件解决方案”。目前,京东微联的APP已经与400个品类的智能产品进行联接。

  智能,的确是亚洲CES上一个最热门的话题。连记者昨天中午在浦东会展中心附近吃午餐时,旁边两位带着小孩的爸爸都在讨论智能家居通过智能电网接入信号的话题。

  亚洲CES三天展期内,密集的论坛也离不开智能话题。智能家居、3D打印、机器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创新、可穿戴产品、数字媒体、物联网、互联网+电视生态链、数字汽车、智慧城市……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在这三天论坛的“头脑风暴”里都会谈及,而且还可以聆听来自英特尔、IBM、Twitter等“大咖”的演讲。国内零售巨头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乐视副总裁梁军也会发表中国企业的声音。

  这部分弥补了首届亚洲CES规模上的不足。浦东会展中心一个馆面积是11547平方米,这次亚洲CES用了2个馆,总面积2.3万平方米。而美国CES主展馆展区面积25万平方米,并且在周围四个大酒店都有分会场,还有一些相关企业会在周边酒店面向客户再设置自己的小型展区。

  所以,亚洲CES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不过,它的潜力不可小觑。CEA和调研公司GFK的研究表明,2014年全球消费电子设备支出高达1.02万亿美元,较2010年提高逾10%;而GFK中国统计表明,包括空调、厨房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在内,2014年中国科技消费品市场总额高达268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增长5%,达到2810亿美元。

  今年3月,中国家电博览会盛况空前,反映了中国智能家电的热潮。当时已经投入许多精力参展的中、日、韩巨头,在本届亚洲CES上露脸的不多。所以,刚刚诞生的亚洲CES,在抢食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的同时,如何与AWE这样的本土大型展会“错位竞争”成为重要的课题。辐射亚太地区、突出创新引导、促进泛IT产业融合,也许是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