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戒掉的是贪婪,你却戒掉了梦想

让你戒掉的是贪婪,你却戒掉了梦想


梦想是个柔软的词,说出来就显得矫情。
但只有相信,才能抵抗现实的坚硬。

01

近来,“中年人”的话题再度刷屏。
我的各级同学群里,
都有人在转发、讨论这个话题。
无他,我们都是中年人了。
但最尴尬的,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群。
因为有个同学抛出了一个话题:
“咱们小学都写过作文《我的梦想》,
都来汇报下,这都到中年了,
有谁的梦想实现了?”
瞬间,刚才还在热烈讨论的群,
一下子冷场了。
良久,没人回复。
隔了一会,一个同学回了一句:
“我的梦想实现了一半。”
“哦,你小时候就想当程序员啊。”
“不是,是想当警察叔叔。”
“那怎么是实现了一半?”
“现在是中年叔叔了呗。”
群里又是一片嬉闹。
可那个尴尬的同学又抛出一个更尴尬的话题:
“那我们来聊一聊我们中年人的梦想吧。”
这次没有冷场,
因为大家的回复几乎都是不假思索。
“梦想?嘿,早戒了。”
“都什么年纪了,多幼稚。”
“还相信梦想,多矫情啊。”
…………
我一直没发言,而是在反思:
比人到中年,职场半坡更可怕的,
是不是人到中年,谈论梦想开始变得矫情了呢?

02

梦想是怎么变得矫情的呢?
看下宁德师范学院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楠楠分享的与一个学生的对话。
“老师,我从小就梦想做一名人民教师。
但是这次教师招考没有通过……
我觉得我做教师的梦碎了。”
“现在校外培训机构有蛮多的机会,
要不你去尝试下,投个简历?”
“我还是要去公立的学校当老师。”
“三支一扶的农村人民教师的招募 1a4c 像也有机会。你会不会考虑一下呢?”
“那也不去。太偏远了。”
…………
“好吧,那我明白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你的梦想应该是:在一个还不错的城镇,
做一个有编制的,公立学校的人民教师。”

王楠楠这样总结这段对话:“你会发现所谓当老师的梦想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大串的定语。”
这岂不也正是很多人梦想的真相:
为自己的梦想定下一大串的定语,
看似在追求梦想,
而只是贪婪于梦想前面的定语。
生活让你戒掉的是贪婪,你却戒掉了梦想,
还说梦想矫情,
最终也只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自艾自怜。

03

其实,比生活得一地鸡毛更可怕的,
是你还相信只能生活得一地鸡毛。
来看几个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甚至你家里的对话。

Ⅰ:“妈,我长大了想当宇航员!”
“哈哈,宇航员是一般人能干的吗?
你老老实实地在地球上待着吧,好好学习!”
Ⅱ:“爸,我想做个美发师,
我觉得给妈妈烫头发很有意思!”
“这也叫梦想啊,这叫没出息!
都是拿剪子,做个医生多好!”
Ⅲ:“妈,我以后想成为舞蹈家!”
“学舞蹈可以当作爱好,但没什么出路。
妈妈在设计院工作,你就学美术以后搞设计吧。妈妈还能帮助你!”

这些孩子的梦想,似乎确实荒唐,
离现实很遥远,家长的回答也似乎更加合理。
可若认真剖析,不难发现,
不是孩子的梦想离现实很遥远,
而是离家长生活的现实很遥远。
梦想,并非要一定实现,
但他们只看得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还相信只能一地鸡毛,
不再相信梦想,
甚至会扼杀别人的梦想。

04

曾看到一个电梯理论,
对我很有触动。
来设想这么一个场景,
在电梯还没有发明之前,
当超高层建筑设想出现时,
会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人,会这样想:
楼层这么高,人们上下很不方便,
是不是应该在每一层精心设计一套生态循环系统,
让每一层的人能基本自给自足,
从而免于上下奔波之苦。
还有另一种人,是这样想:
肯定有一种快速的方式,
帮人们实现快速上下楼。
当然,如果按照前一种人的设想,
肯定不会有现在的高层建筑,
也就没了现在的高速电梯。
而在现实中,前一种人是多数人,
他们因为看见而相信。
后一种人是少数人,
他们因为相信而看见。
梦想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奢侈品,
因为它只属于少数人。

05

有一个杀人案故事,很著名。
受害人被绑在椅子上,被蒙上了双眼。
杀人犯只是用冰凉的刀背划了一下受害人的手腕,
尔后拧开了旁边的水龙头,
让受害者听得到水流嘀嗒的声音。
其实是水声,
但受害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血滴落的声音……
最终,
受害者就好像真的“失血”过多而死一样死掉了。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自证预言。
指的是你对自己正面或负面的期望,
都会唤起一种相应的行动,
这种行动最终会使你最初的期望变为现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设计过一个实验从正面验证了这个理论:
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
交给老师,极为认真地说:
“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
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
原因很简单,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
所以他们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
而学生因此也会对未来有积极的期待,
从而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北大著名的毕业微电影《星空日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
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

06

生活中很多遭遇挫折的人,
往往会有一些典型的自暴自弃的语言:
1c84 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如人”、“真是没办法”。
事实上,你有那么糟糕么?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实验。
●出门。
●好好看一看你周围的环境
●找有蓝色的东西
●数数你可以找到多少蓝色的东西。
●在数蓝色的东西的时候,
你数了多少个红色的东西?
零。
现在闭上眼睛,
来数数你生活中积极的东西。
●也许你比身边的大部分人要高一些
●也许你有大眼睛
●也许你父母都很健康
●也许你有很关心你的朋友
●也许其实很多人都觉得你很优秀
是不是发现一切没有你口中所说的那么糟?
其实,这就是你生活真正的样子:
当你在一门心思数蓝色的东西时,
红色的东西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的;
当你陷在消极语言构造的消极情绪中,
你正在走向的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
这也是我想说的唤醒你梦想的第一步:
改变你的语言,多用积极的语言肯定自己。
“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说。

07

东京夜店,有一个神话:
被称为“第一DJ”的岩室纯子。
今年,她82岁。
她不是一直当DJ,干到了82岁,
事实上,她77岁才开始学习DJ。
儿时,纯子就有音乐的梦想,
但由于父亲的原因,
只能屈伸于家中的饺子馆。
一晃几十年过去,
直到77岁那年,
她才开始自己少女时的音乐梦想——去学校学习DJ。
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说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而是另一个事实:
77岁的某一天,当纯子看到隔壁得过且过的美惠,70岁、老态龙钟、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
才突然下定决心报了DJ学校:
不行,我不能变成她的样子。
梦想最基本的定义无非如此——
无关人生成功或失败,
也不会让你的人生更完美,
让你和他人不一样的梦想,或小,或狂妄,
都是完美的梦想。
这也是唤醒梦想的第二步——
完美你的梦想,或小或狂妄。
很喜欢史铁生的一句话: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
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
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08
唤醒梦想的第三步:
别总梦想着生活,相信梦想,
且努力按照梦想去生活。
第一次买房子时,没有从家里得到帮助,
首付几乎都是借的,没什么钱装修。
我就给媳妇说:“算了,简单弄下得了,
反正也是过渡几年,也不想再借钱了,
等以后有钱了,换个大房子,再好好装修。”
但媳妇断然拒绝了:
“家,不是将就来得,将就到最后,
永远买不起大房子,也住不起好房子。”
无奈,只能又舔着脸东挪西借,
把房子在能力范围内装到了最好。
一度,我还曾埋怨,
这样把我们的生活弄得很紧张。
直到后来,看到了《稀缺》这本书,
我才明白,当时的自己陷入了穷人思维:
在装修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存款有多少,
月收入多少,再倒过来推算,
自己该装成什么样。
而拥有富人思维的人,
首先考虑的是我要装成什么样,
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换句话说,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之间的差别不是钱,而是梦想——
你相信什么样的梦想,你就能看见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