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与摩拜要合并?野蛮增长结束,共享单车走到了尴尬的中场; 独角兽企业

ofo与摩拜要合并?野蛮增长结束,共享单车走到了尴尬的中场; 独角兽企业


据彭博消息,摩拜单车和ofo的投资人正洽谈合并中国共享单车领域两家最大的初创企业,以期结束高成本争夺、并创造一个单一的主导者。相关谈判还处于初步阶段,合并后价值可能会超过40亿美元。

市场饱和,迅速燃起的疯狂难以为继,共享单车领域也要开始思考商业本质。

 

在较着劲儿一样推出一代代新车、进入一个个新城市甚至新国家后,共享单车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继续缠斗。

继今年 4 月 ofo 入驻滴滴平台后,前两天,摩拜单车也宣布了和首汽约车的合作。摩拜单车方面表示,如果用户升级到最新版摩拜单车 APP,就可以呼叫首汽约车,体验首汽约车的网约车服务。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平台的打通很早就被列入了战略考量。在 2016 年拿到来自滴滴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时,滴滴方面就表示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的出行平台是促成这次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个从 2016 年就提出的计划,直到 2017 年中似乎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为什么是现在?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如果再结合九月中又一次喧嚣尘上的合并传言,以及两家公司不遗余力的海外扩张之路,似乎都在传递一个同样的信号:只用了短短一年,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 ofo,都不可避免的提前进入了尴尬的中场。

野蛮生长结束

尽管人们一直在揣度摩拜单车和 ofo 是否会像滴滴快的一样走向合并,但这对于之前一直在高速扩张的两家公司来说,似乎是个非常遥远的选择。

但就在 9 月底的一场活动上,ofo 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却主动提起了合并的话题,他语焉不详的放出了一颗烟雾弹:共享单车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这和此前朱啸虎的态度截然不同,三个月前提到合并的话题,他还表示双方投资人在认知上有比较大的差距,没有合并的可能。

朱啸虎

朱啸虎一向以「敢说」的形象在圈内闻名,但这次朱啸虎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一位接近金沙江创投的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透露,朱啸虎已经把此事提上了日程,「他可能近期会找摩拜单车的老股东沟通一下,给予一些压力。」

当然,朱啸虎和金沙江创投只是 ofo A 轮领投方,ofo 至今已经完成了 E 轮融资,同时在 9 月的莫斯科的展示会上,ofo 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表示,公司拟进行新一轮融资, 金额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目前董事会席位众多,即便想要推动合并,也并不是朱啸虎和金沙江创投单方面能够决定的。

但投资者本身的预期都是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回报。朱啸虎释放的这个信号,起码说明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已经开始违背资本方的投资预期,从市场环境来看,它正在渐渐走进稳定期。

背后的原因复杂。首先,经过一年的疯狂扩张,国内市场空间已经趋近饱和。根据媒体年初的报道,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家「巨头」,摩拜单车和 ofo 两家巨头在 2017 年预计投放总量将「井喷」,接近 2000 万辆,产能预计则可以达到 3000 万辆。

从市场份额上,两家公司差距也越来越小。根据互联网数据机构 DCCI 今年 6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ofo 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9.8%,摩拜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6.4%。更何况,政策也是共享单车行业不可忽略的一道红线,截至今年 9 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都出台了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相关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在国内打仗的意义不大,意味着每天都要投放更多的运维人员,运营成本每天都在上升。这是两家公司都没办法承受的。」上述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

更大的增量市场在海外。从 2016 年底开始,摩拜单车和 ofo 都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计划,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都喊出了进入全球 200 座城市的口号。但是两家公司在海外的扩张路线也不太一样,摩拜单车目前进入的国家有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ofo 则向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进军,在具体的城市选择上,两家公司交集很少。

这意味着,在巨大的国外市场,两家公司也很少有「打仗」的情况和需求,他们在不同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倒是十分显著:如何推动政府认可,并且教育用户。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朱啸虎出面推动两家合并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动作。即便在国内共享单车并没有进入举步维艰的地步,但上述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朱啸虎判断这个市场最终在国内成为一个政府导向的市场,如果两家合并,体量更大,或许能形成政府规划某些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变量。」

合并疑云和市场走向

除了市场大背景以外,两家公司本身的状况,也和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去年 8 月摩拜单车和 ofo 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两家公司都曾经给非常努力的向外界传达它们与对方的不同之处:最开始,传闻中第一代摩拜单车成本高达 3000 元,但更富有科技感,并坚持用自己把控的供应链保证质量;而 ofo 的单车造价不过 200 元,采用开放战略,与国内大型自行车制造商和品牌商进行合作保证产能。

后者曾经也是 ofo 能够吸引投资者疯狂押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参与了 ofo C 轮融资的知情者对极客公园表示:「ofo 主打的故事就是单车单价低,回本周期比较短,这是资本选择它而不是摩拜的重要考量。」

但是现在,随着对供应链的梳理和技术改进,摩拜单车的造价已经被压缩了不少,根据媒体报道,去年发布的摩拜单车 lite 版成本已经降到了 1000 元以内。「现在两家公司的成本越来越接近,但摩拜单车总体的产品评价和驱动力都比 ofo 要好。」上述知情者对极客公园表示,希望对资本市场讲出不同故事的两家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商业模式,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摩拜单车在新加坡

和此前的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的案例一样,共享单车领域走到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强资本驱动的项目,这同样也意味着,竞争双方在战局中「陷」的时间越长,资本在他们自己公司里面的话语权越大。一位此前曾经深度参与了新美大、滴滴快的、58 同城和赶集网等合并案的知情人士就曾经对极客公园表示,在 2015 年以来的几个「合并同类项」类的案例中,「无论是参与财务投资的股东还是战略投资的股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十分突出,甚至有的合并是完全有股东主导。」

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朱啸虎一样的股东出面斡旋或许能对推动合并产生一定作用。但这个过程一般非常漫长,也充满了变数。一位接近 ofo 的知情人士向极客公园透露,自从滴滴入股 ofo,并且派出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 ofo 担任 ofo 执行总裁之后,滴滴系已经在 ofo 中有极高的话语权,而对于朱啸虎提出的合并案例,滴滴系的回应目前也非常强硬,「除非合并后滴滴能够保持控制权,否则暂时不会考虑。」

对滴滴来说,ofo 和它背后的共享单车领域所代表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是其完善商业生态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滴滴在近期的动作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它还在强势推动这个生态的形成:9 月,滴滴宣布 2 亿美金正式入股人人车之后,立刻在 APP 中新增了二手车入口,将人人车的服务接入;同一个时间段里,根据媒体爆料,滴滴还在考虑投资饿了么,金额可能在 20 亿美金左右,软银也参与了此事。

至于「合并疑云」中另一方摩拜单车的意愿暂时不得而知。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摩拜单车总体上依然是一个「产品驱动的公司」,目前也还在把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在摩拜单车的模式中,ofo 方面一直做重视的自行车的「量」的重要性要向后排。所以「管理层的合并意愿可能比较低。」

无论目前关于合并的进展如何,都在指向一个同样的问题:市场饱和,迅速燃起的疯狂难以为继,共享单车领域也要开始思考商业本质。就像公众号接招在一篇文章里表示:「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是增量市场,几乎不存在存量市场一说,很像当年的团购市场,消费方式是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的,就连资本都是新的……这个模式想要持续下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不停有人投钱,要么迅速开始赚钱。」

或许这些都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新的看点,也是决定这个市场下一个阶段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