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慧企业100强 -微软亚洲研究院(6/100)

中国人工智慧企业100强 -微软亚洲研究院(6/100)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自然用户界面、新一代多媒体、以数字为中心的计算、互联网搜索与在线广告、计算机科学基础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前沿发展,着眼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究,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微软亚洲研究院鼓励以实践驱动的研究,与微软产品部门紧密合作,将众多创新技术转移到了微软的核心产品中,如Office、Windows、Bing、Xbox、Kinect、Azure、Windows Phone、Cortana、微软小冰等。

机构简介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这一战略投资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热情,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未来5-10年对于计算技术的需求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而努力。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还积极配合亚洲各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为促进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亚洲地区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倡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长期的支持,鼓励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

科研环境

简介
管理模式与文化理念不应成为任何渴望创新的公司和机构前进的障碍与发展的瓶颈。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奋发、进取与和谐的环境。我们始终强调自由、真诚和平等,强调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资历的区别和级别的差异都不能够阻碍成员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探讨问题。
微软亚洲研究院承诺为每一位才华横溢的研究人员提供长期性的支持。研究院鼓励每一位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鼓励研究人员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包括第一时间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倾听产业先驱的声音,也包括与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间进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在200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中国实验室,用以在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平台上测试下一代互连技术。该微软实验室提供的初始技术配置将主要侧重于微软新产品研发,存储服务器集群解决方案。InfiniBand体系结构已发展成为一款领先的集群技术,中国众多数据中心在初期技术部署中均采用了该体系结构。微软实验室将不断拓展其技术范围,并在未来提供对支持128位游戏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的测试。
微软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旨在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存储和研发环境。使研发人员能更好的运行网络应用技术及最新软件,提高从INTERNET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研发人员对产品应用需要。

网络设备

45台服务器分为4个机柜,用DLINK 24口1000M交换机连接。每台服务器器都独占1000M网络带宽,便于数据的实时高速传输。

服务器

微软实验室提供的是研发的快速处理与存储要求,在主机室设有网关服务器、WWW服务器、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elnet服务器及媒体研发服务等多台服务器。考虑到大规模上网的压力,研发服务器采用P4 XEON 3.06(533MHZ)双CPU,1G内存,250G*4(SATA)硬盘的高性能计算机。

研究方向

微软亚洲研究院将主要从事以下五个方向的研究:
新一代用户界面:开创新的技术,让人们能够用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和机器”交谈”,让使用计算机像与人交谈一样自然。研究院目前有多通道用户界面组、语音技术组和自然语言组在各自领域进行探索。
新一代多媒体:为用户创造新的上网体验,让多媒体能自动适应环境,拥有互动式操作,并在网上快速可靠地传送。互联网将成为新一代多媒体的中心。研究院目前有网络多媒体组、多媒体计算组及信息系统及管理组等正在各自领域进行研究。
无线及网络技术:摆脱线的束缚,将PC时代强大的计算能力及多媒体应用扩展到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真正的端对端的服务。研究院目前有无线网络组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
数字娱乐技术: 创造出更具网络化的、互动性更强的和极具真实感的全新的数字娱乐技术。完全满足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给用户带来更丰富多彩体验,让人类随时都能共享彼此的欢乐。研究院的网络图形组、视觉计算组、语音组及无线和网络技术组正从不同方向开展研究。
互联网搜索与数据挖掘:将致力于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等技术与信息分析、组织、检索与可视化的过程相结合,将互联网搜索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各组职能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组研究和探索先进的用户界面技术,以实现更加自然的用户界面。研究如何组合这些还美的支持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的新技术不够完,从而包容人机交互的多种方式,达到超越单一方式的协同效果。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组侧重于在人机交互的用户体验和硬件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既探索传统人机交互方式,而且研究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交互。长远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硬件创新重新定义未来互联网与计算机的用户体验。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组致力于研究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知识。研究包括:统计学习、知识发现、模式识别、文本挖掘、最优化算法、博弈论和海量多元数据的信息检索,可用来分析的数据包括了文本、图形、互联网日志以及软件使用的数据。

数据智能

微软亚洲研究院数据智能和工具组致力于研究并开发面向未来的数据驱动与互联网驱动的软件和服务。

自然语言

日益累积的数据使得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同时WindTouch技术语言的障碍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自然语言计算组正集中精力于相关的研究课题上,其中包括多国语言文本分析、机器翻译、跨语言信息检索和自动问答系统等。

语音

语音组的工作就是把语音交流平稳、可靠地嵌入计算机。研究工作集中在口语识别与合成技术、人机语音交互作用、以及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信。

微软数字

微软数字广告技术北京实验室是微软广告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建立的一个实验室,致力于为微软广告中心研究和孵化尖端的广告技术。保持微软数字广告技术的领导力,包括在付费搜索、上下文相关的广告和针对用户行为的广告等方面。

系统研究

系统组的研究致力于大型分布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包括:点对点的系统和协议、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系统开发、以及模拟平台、分布式协议的正确性和性能。

无线网络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无线与网络组从事移动计算及网络方面的基础与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移动系统、手机计算、嵌入式系统、安全、及全新网络模式。我们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构建实际系统以验证理论结果,并通过实验来提炼系统原理。

平台元件

平台元件组从事与硬件相关的研究。

网络图形

网络图形组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形系统、图形平台以及游戏技术几个方面。网络图形组利用其图形研究方面广泛的专业知识来创建前沿的图形技术,包括微软的图形系统和平台以及DirectX和XDK游戏平台 silverlight技术

视觉计算

视觉计算组的研究课题涉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视频的编辑和检索等领域中的最前沿的问题,一些代表性项目包括:人脸实时检测和跟踪、人脸识别、三维人脸建模,数码相册管理,基于图像的光照计算、图像拼图、视频蒙太奇、视频修复、2D/3D目标跟踪以及MSN在线视频聊天中的数字特效等。

网络媒体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网络多媒体组进行最前沿的研究,以实现无缝的媒体生态系统。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通信组旨在开发引人入胜的应用程序与服务,以推动在不同网络条件下,跨平台的通信与协作技术的发展。

搜索挖掘

研究如何挖据深层互联网结构,以实现对多个在线数据库的一站式搜索,并利用网页布局结构提高链接分析和排序算法的性能;开发能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快速适应新主题的分类和聚类算法,以适应互联网的动态特点。

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计算组正集中精力于研究包括多国语言文本分析、机器翻译、跨语言信息检索和自动问答统等课题。

理论组

微软亚洲研究院理论组的目标是推进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与研究院其他研究组、微软其他部门,及学术界密切合作,解决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算法和理论问题。

微软合作

微软亚洲研究院内设高校关系部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和活动,帮助提升亚太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帮助提高亚太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亚太地区信息产业整体实力尤其是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等学校合作的历程中,
“长城计划”的签署、实施是重要的历程碑事件。2002年6月,双方联合签署《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更有体系、更有针对性的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2005年双方续签备忘录,开始实施第二期“长城计划”。才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高校关系部的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研究合作、课程建设、学术交流四条主线,开展了微软精品课程支持计划、微软主题研究支持计划、微软创新研究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联合进行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等项目支持活动;与高校携手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面向青年学者、青年学生,设立了微软青年教授奖、微软学者奖学金、微软小学者奖学金;此外还作了大量促进学术交流的大型活动,如“21世纪的计算”、“微软教育高峰会”、“微软主题研究论坛”等。过去8年的时间中,高校关系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资助国内高校老师开展了300余项研究及课程项目;组织了1000余场各种类型的技术交流讲座;80000余名学生在微软技术俱乐部、“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等项目中得到锻炼。

大事记

1998年11月
1998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宣布成立,李开复博士出任院长。
1999年1月
多媒体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张亚勤博士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出任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2000年1月
微软中国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合作成立的“微软-清华多媒体实验室”、“微软-浙大视觉感知实验室”正式启动。
2000年8月
原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副院长张亚勤博士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一职。原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被提升为微软公司的副总裁,回到总部参与微软公司提出的构想的有关工作。
2001年1月
微软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鹏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的“网络视频传播中的检错容错”方案在法国举行的国际MPEG第54次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成为MPEG国际标准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代表团有史以来进入该国际标准的第一项提案。
2001年11月
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此举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2002年3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实施对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示范软件学院的全面支持计划:捐赠总价值约264万人民币的教学软件以及基于的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并在软件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生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对这四所软件学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2002年6月
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签署了一项旨在推动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提升计算机基础科研水平的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微软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投资、赞助和捐赠价值二亿元人民币,实施一项名为“长城计划”的合作项目。
2003年11月
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
2004年1月
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被提升为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一职由副院长沈向洋博士接任;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江博士晋升为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2005年10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MSRASearchTechnologyCenter)正式成立。这一举措体现了微软公司“把一流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带到中国,吸引、培养并为中国储备优秀的IT人才,与中国的IT产业共同成长”的长期承诺。同时,也集中展示了微软公司对于互联网搜索技术及相关业务的高度重视。
2006年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式启动“微软青年教授奖”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计划在三年内投入约1000万人民币,用于支持“微软青年教授”开展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研究和计算机人才培养项目。“微软青年教授奖”的选拔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计划选拔15到20位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
2007年10月
洪小文
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洪小文博士被任命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四任院长,全面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各项研究工作以及产品开发,郭百宁博士和王坚博士任常务副院长。
2008年1月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哈尔滨举办与亚太区10所高校合作的第二届“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讨会。

荣誉实力

作为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中国研究院一如既往地秉着 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造出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作为发展使命。微软中国研究院在计算机基础科学上的创新和技术突破备受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瞩目,该院研究员以不懈的努力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网络系统设计大会(NSDI)2009 最佳论文及演示大奖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2009 最佳论文奖
电路与视频技术系统大会(IEEE CSVT)2009 最佳论文奖
环太平洋多媒体国际会议(PCM)2008 最佳论文奖
国际移动系统应用与服务大会(MobiSys)2008 最佳演示大奖
国际多媒体大会(ACM Mutlimedia)2007 最佳论文及演示大奖
荣获ACM MobiSys 2008会议最佳演示奖
荣获ACM Multimedia 2007会议最佳论文奖、最佳演示奖
荣获ACM SenSys 2007会议最佳演示奖
荣获ACM MobiSys 2007会议最佳演示奖
2007年和2005年两次荣获VCIP会议最佳论文奖
被《环球企业家》杂志(Global Entrepreneur)评选为2007年最佳企业研究院
荣获WWW 2006会议最佳论文奖
荣获中国教育部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
荣获IEEE T-CSVT’01会议最佳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