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城联盟秘书长戴大为:房企为何需要国际化 (转)

专访中城联盟秘书长戴大为:房企为何需要国际化 (转)


  新浪乐居深度报道记者 @董文艳/文

  今年是戴大为担任中城联盟秘书长的第八年。在1月4日举办的联盟战略研讨会上,面对台下50余位房企董事长,跟往年一样,戴大为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做了新展望。不同的是,这一次,房企国际化成了新主题。乐居深度报道汇总会上,万科海外团队汇报了“跟着万科走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中城联盟旗下的中城投资决意成立中城万科美国地产基金,为联盟会员投资万科在美的项目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GG 23

  戴大为很乐意借此将大家的眼光引向外部。在5月和郁亮一起登顶珠峰后,去年12月7日,联盟积极响应了王石的号召,组织了一场地产企业家的美国9日行。20余位房企董事长一起飞到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参观了那里的地产项目。与以往不同,这一近距离的交流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西学中用”,也是为了寻觅海外投资机会。

  跟着中国客户走,更稳健的资产布局,以及拥有更高阔的生意视野,是过去数年中国地产商纷纷触电海外地产的关键词。世邦魏理仕(CBRE)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商业和住宅物业投资达到77亿美元,较2012年全年投资额已经高出46%,对比2011年,这个数字增长了两倍多。“中国房地产公司国际化已经势在必行。”戴大为说,更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更充沛的国际资本与颇具购买力的移民客群,都在成为房企的出海诱惑。

  但是,他也认为,中国开发商的国际化目前都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公司,即使是万科,目前也仍处于学习阶段。事实上,此次考察除了收获的正能量,也有冷思考:在赴美的企业家中,依然有人担忧国外开发量小,机会少。

  20余位董事长考察成员,堪称含金量十足,而考察对象更是业界巨擘。在考察清单上,沃那多是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公司之一,其72岁的CEO、被称为“可以买下整个曼哈顿”史蒂文·罗斯亲自为中国朋友讲解。而汉斯是著名的全球化经营、兼具投资、开发与物业管理的大型跨国公司,旗下管理物业超过1000个。中国考察团还参观了谷歌总部,以及万科首个海外项目、位于旧金山的地产项目。在旧金山,他们还受到了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的会见。

  在专访中,戴大为向乐居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此次美国行,以及中城联盟成员的国际化布局与思考。 

GG 21

  新浪乐居:这次中城联盟组织20多名企业家去美国考察,你们是出于何种考虑?近几年来,中国有许多房企把业务开拓到了海外,形成这股热潮的原因是什么?

  戴大为:学先进、走正道,一直中城联盟的宗旨。作为创始人之一的王石在美国深度学习考察学习了几年后,建议大家对美国地产做一次全方位的考察。包括美国相关企业的运营模式、创新设计、特色建筑等等,其中,到美国投资开发也是一个重要项目。联盟内的学习氛围很浓,大家都很积极,去向国外先进的房地产市场学习,也去寻找投资机会。我们参观了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几个项目,近距离接触了美国知名的信托与房地产巨头,并跟公司高管进行了交流。

  国内现在有很多走出去的房企,像复地,SOHO中国,碧桂园,绿地,万达,当代等等。其中有些是帮人代建,有的是买地盖楼卖完就走了,那你最终留下的是什么呢?房企出海,除了玩熟资本市场,引外方来中国投资,也应该学习国外的开发持有理念,就像中城联盟的宗旨那样,要学先进,走正道。我们之所以组织这次活动,就是看到中国房地产公司国际化已经势在必行。

  这是因为,一市场环境多变,很多房企要学习美国同行如何在环境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保持生命力。

  二是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体量已足够大,有国际化的视野,需要去外面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也需要学习国外成熟市场的操作方式、管理经验。比如全球最大的房企万科,未来几年也许会拿出总资产的10%—20%到国外投资,走到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国。王石在国外待了两三年,他完全具有国际化的发展事业。来到美国,万科先做房地产投资商,对成熟项目占一定股份。通过与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铁狮门、汉斯合作,又拉汉斯到中国上海,北京,反过来推动国外企业到中国来投资。

  第三个原因就是圣经里的那句话,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现在许多中产以上家庭的子女都留学美国,为孩子们买套房,也成了一种趋势。不过这一点,我想,对万科来说并非主因,以我的观察,它在美国的项目并没有完全针对中国的移民客群。

  新浪乐居:请谈谈美国行的过程,考察团都参观了美国哪些项目?对比中国,现在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是什么样子?在走访中,企业家们最关心哪些问题?

  戴大为:12月7日,我们抵达纽约,王石当日也专程从伦敦飞来,大家一起交流,就像是一次“心灵之旅”。第二天,万科团队为我们介绍了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分享了美国有投资价值的项目。12月9日,考察团到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公司之一沃那多的总部,沃那多首席执行官史蒂文·罗斯和许多高管接待了我们。我们也参观了汉斯项目、万科与铁狮门合作项目。最后去了洛杉矶的比华力山庄,企业家们对那儿的商业街区很感兴趣。

  美国的城镇化率在85%—90%左右,连农村都是老别墅,所以房地产开发项目很少。跟中国成片开发不同,美国的很多项目都只有一栋楼、几亩地的规模。正因为开发量少,所以每个项目开发商都极其珍惜,大师设计、精雕细琢,甚至甄别客户,一旦上市就是全球发售,这才是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它不会产生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大户型空置率高的问题。

  在走访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售价,建筑成本和客群。我们这一路接触的律师比较多,在美国做任何事情合法是首要的,大家讲究的市场原则是平等、守信。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法规、法条很多,国外律师会全程参与你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所有环节,让你不打官司。虽然开发环节复杂,但也很透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新浪乐居:除了参观项目,寻找海外投资机会也是这次出行的初衷之一。对于中国房企国际化热潮,大家普遍持何种态度?在国际化过程中,你们是否预估到一些可能会遭遇的挑战?

  戴大为:中国房企的国际化要慢慢来,大家都觉得这是好事,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

  现在,一些房企的国际化道路已经走得风生水起了。比如万科,它一到美国就和铁狮门、汉斯这些百年公司合作,他们对项目掌控能力足够强。万科的国际化其实首先是公司内部人员国际化,万科团队本身就有许多海归,他们有国际化的视野,国外常年工作生活的经历。 

  不过,中国开发商的国际化目前都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公司,即使是万科也处于探索阶段。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家对国际化抱有担忧——开发量少、法规不了解、不懂国际市场规则、不了解客户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新浪乐居:在推动房企国际化过程中,联盟内哪些人对此感触最深,对美国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戴大为:这次我们去美国,是因为中国的开发商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了。之前王石说中城联盟里的这些企业都该出去看看,走国际化道路,向优秀的开发商学习。他的观点是,做企业,先别想着改变世界,先想着改变自己。

  新浪乐居:之前绿地在纽约布鲁克林拿下一个多年烂尾楼项目,有观点认为,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中,这样的投资确立了中国的拯救者形象。这次出行你们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美国开发商对中国开发商的进驻持何种态度?

  戴大为:总的来说,中国房企的国际化可以打个留学的比方,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国内做得大,做得好,有能力去对接资本市场的开发商,出国可以和汉斯,铁狮门这类老牌名企合作,比如张欣可以直接买通用大厦。就像是班里总有几个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考哈佛、考剑桥。第二种是有个性的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国内做的可能并不大,但很有特点,就像艺术类考生,以自己的长板对接海外市场。

  但是,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人来过,韩国人也去过,又退了,都是一浪一浪的。他们当然欢迎世界各地资金去投资,但他们无所谓是哪国人来。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他们定的,他们不可能吃亏,所以他们并不担心。

  不用怀疑的是,这个足够成熟的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