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国际(Rotary International)

扶轮国际(Rotary International)


“扶轮国际(Rotary International)”是一个全球性的由商人和职业人员组织的慈善团体,在全球范围内推销经营管理理念,并进行一些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扶轮国际”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多达三万个分支机构“扶轮国际”分社(Rotary Club),共有会员一百多万人。由于主要是由商界人士组成,“扶轮国际”不像“大赦国际”那样深刻地介入政治,所以这个组织总体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GG 18

1简介

周一我加入了国际扶轮这个组织,所以就查了一下它的资料:
国际扶轮Rotary International),也被称为国际扶轮社;是由分布在一百六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中共约三万三千个扶轮社组成的国际组织。各地扶轮社的成立皆须向国际扶轮申请且获得同意,并遵循共同的准则运作;原则上各扶轮社都是独立运作的社团,但会间接接受国际扶轮的指导。
国际扶轮的特色之一,是每一个扶轮社的成员需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并鼓励社员在各自的职业中提高职业道德,进而提供各项社会服务;另一个特色是各扶轮社固定每周利用一次的早餐、午餐或是晚餐时间举行例行聚会,聚餐时间既是社交活动又是一起讨论服务目标的机会,聚会中通常都会邀请各种来宾做关于各种课题的演讲。
扶轮社的成员称为“扶轮社友”(英文:Rotarians),主要的标语是“超我服务”(英文:Service above Self)及“服务最多,获利最丰”(英文:They Profit Most Who Serve Best。
2010年4月30日时,在全球168国家或地区中共有33,855个扶轮社,1,224,384位社员。
扶轮之宗旨在于鼓励并培养以服务之理想为可贵事业之基础,尤其着重于鼓励并培养:
藉增广相识为扩展服务之机会;
在各种事业及专业中提高道德之标准;认识一切有益于社会的职业之价值;及每一扶轮社员应尊重其本身之职业藉以服务社会;
每一社员能以服务之理想应用于其个人、事业及社会之生活;
透过结合具有服务之理想之各种事业及专业人士,以世界性之联谊,增进国际间之了解、亲善与和平
全球第一个扶轮社是由保罗·咍里斯结合一群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于1905年2月23日创立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首次聚会中,有保罗·咍里斯和三位朋友出席。最初此扶轮社的定期聚会是每周轮流在各社员的工作场所举办,因此以“轮流”(英文:Rotary)作为社名[5]。
1910年正式成立扶轮社全国协会(英文: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tary Clubs),之后扶轮社逐渐推广到美国及加拿大各地;1921年全球六大洲都成立了扶轮社,于是隔年的1922年便通过改以国际扶轮(英文:Rotary International)作为正式名称。1925年,在全球共成立超过200个社以及超过20,000名社员。当时包括作家托马斯·曼人道主义艾伯特·史怀哲作曲家让·西贝流士都是扶轮社的社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扶轮社的活动在欧洲部分国家一度被禁止,战后由共产政权掌权的东欧也持续禁止到1989年。直到1990年俄罗斯才成立了第一个扶轮社。
目前,国际扶轮在全球有超过120万社员及32,000个扶轮社,成为全世界社团之一。
中国
中国第一个扶轮社-上海扶轮社于1919年10月成立于上海,也是亚洲第二个扶轮社,成立时友37名社员[6],之后依序成立的社为1923年天津1924年北京[7]、1932年大连哈尔滨沈阳,但位于满洲的三个扶轮社在日本占领满州后即停止活动。[8]
至1935年为止,中国共有15个扶轮社,连同1931年成立于香港的香港扶轮社,以及菲律宾境内的三个扶轮社,在当时一同被编为国际扶轮91地区,由王正延担任首任地区总监。
1937年时,中国的扶轮社成长为23个,加上香港和菲律宾,共有社员1,211人;此时国际扶轮取消91地区,并重新划分如下︰
96地区:中国华南地区、香港和菲律宾,共有11个社、529名社员,隔年加入澳门
97地区:中国华中地区,共有11个社,475名社员。
98地区:中国华北地区,共有5个社,207名社员。
二次大战前,中国境内共有25个扶轮社,二次大战期间造成部份扶轮社停止运作,但在兰州梧州桂林贵阳仍有四个新扶轮社成立,直到大战结束时,中国境内已经累计成立了29个扶轮社[9],但因战争缘故,持续运作的扶轮社仅剩下九个,并拥有295名社员。
战后中国各地开始重新成立扶轮社,也有部份扶轮社开始恢复运作,因此在1950年中国境内的三个地区再次重组为57地区(中国华南地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58地区(中国华中地区)及59地区(中国华北地区),此时三个地区共有22个社以及1,091名社员。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中国大陆地区后,各地的扶轮活动逐渐停止,在1952年1月之后,中国大陆境内已无任何之扶轮社;仅剩下香港的香港扶轮社、九龙扶轮社,澳门的澳门扶轮社,以及台湾的台北扶轮社,因此国际扶轮废除中国境内的三个地区,改为指派行政顾问负责督导香港、澳门及台湾的扶轮活动。
直到2003年,在中国政府的同意下,扶轮社重新在中国出现,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了两个临时扶轮社,并于2006年成为国际扶轮的正式成员。
港澳
香港和澳门最早的扶轮社分别是成立于1930年的香港扶轮社[10] 和成立于1947年的澳门扶轮社[11]。[12] 1987年7月1日345地区重组后,与台湾的扶轮社分开,仅包含香港和澳门地区的27个扶轮社,并于1991年被改编号为3450地区;2000年7月1日起3450地区再加入蒙古国全境的扶轮社。
目前香港共有50个扶轮社,澳门有6个扶轮社。
GG 17
台湾
台湾最早的扶轮是在台湾日治时期,由东京扶轮社所辅导成立的台北扶轮社(Rotary Club of Taihoku),于1931年3月27日在当时的台北铁路饭店成立,并在同年4月28日通过国际扶轮的申请同意,9月26日正式授证,创社时有社员28名,第一任届社长为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校长币原坦,成员以日本人为主,例会时也是使用日语。[14]
一直到1940年为止,在台湾又成立了两个扶轮社,包括1934年2月17日成立的高雄扶轮社(Rotary Club of Takao)和1937年3月17日成立的基隆扶轮社(Rotary Club of Keelung);这三社原属国际扶轮70地区,1939年7月改编在国际扶轮71地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三社暂停活动,并在战争结束后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湾,这三社也因日本人离开台湾而停止运作。
战后台湾第一个扶轮社也名为台北扶轮社,由昆明扶轮社之成员协助成立,但英文社名为“Rotary Club of Taipei”,与台湾日治时期台北扶轮社不同;新的台北社于1948年2月5日成立于台北招待所,同年10月9日举行授证典礼,创社时社员有33名,主要成员为从大陆撤来台湾之扶轮社员以及外国驻华官员,第一任社长为严家淦
在二次大战后至1951年期间,台湾与港澳地区的扶轮社都未被列入国际扶轮的各地区中,1951年7月国际扶轮在台湾与港澳地区设置一个“行政顾问”代替地区总监的工作,负责台港澳地区的扶轮社连络。直到1960年7月,台港澳地区才正式设置国际扶轮345地区。
1978年7月:由于台湾的扶轮社数量增加,重新划分为345地区(负责台湾新竹县宜兰县以北及港澳地区)及346地区(负责包括台湾中部及南部)。
1984年7月:346地区重新划分346地区(苗栗县彰化县之间及花莲县)及347地区(云林县以南及台东县澎湖县)。
1987年7月:台湾及港澳地区重新划分为345地区(港澳地区)及348地区(台湾北部)。
1990年7月:348地区再划分为348地区(台北市台北县永和淡水汐止中和新店)及349地区(台北县之其余地区与宜兰县、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
1991年7月:地区编号末数均加0字,台湾地区的国际扶轮地区为:3460地区、3470地区、3480地区、3490地区。
1998年7月1日:台湾的四个地区获国际扶轮理事会批准重划为七个地区: 3460地区:台中市、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
3470地区:台南市、台南县、嘉义市、嘉义县、云林县、澎湖县。
3480地区:台北市之西南区及中和、永和、新店。
3490地区:基隆市、台北县、宜兰县、花莲县。
3500地区:桃园县、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县。
3510地区:高雄市、高雄县、屏东县、台东县。
3520地区:台北市之北部、东部、东南半部及淡水、汐止。
2011年时,全台湾共有584个扶轮社,21,374位社员。
2组织
为了执行各项服务计划,国际扶轮分成、扶轮社、地区和国际等不同的层次。各地的扶轮社皆由当地的社员组成,而国际扶轮则是由所有扶轮社组成,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郊区的埃文斯顿,负责各项行政管理作业。而全球各地多达三万两千多个的扶轮社则被划分为529个地区和34个地带。
每个扶轮社在国际扶轮规章制度下享有自主运作的权利,社长及干部皆由社员从彼此之间选出,任期固定为一年。各扶轮社除了社长以外的干部必须包括:理事、社长当选人(下一年度社长)、副社长、秘书和财务;刚卸任的上年度社长也是理事会的当然成员。而社长需任命四位服务主委,包括:社务服务,职业服务,社区服务和国际服务。
地区
全世界的扶轮社被分成529个地区,每个地区皆由一位地区总监负责领导,任期一年,地区总监由各地区内的扶轮社选出,为国际扶轮的职员。各地区的组织还包含助理总监及各种委员会,负责指导及支援该地区内各社运作。
目前全台湾分设有七个地区,香港、澳门与蒙古国则合设一个地区。
地带
约15个地区组成一个地带,每两个地带为一组,每组设有主持人,由两个地带内共同选出,任期两年;主持人同时也担任国际扶轮理事会的理事。
目前台湾、香港与澳门的八个扶轮地区与位于韩国南部的五个扶轮地区共组为第十地带。
国际扶轮
国际扶轮是世界扶轮的管理机构,其主体为理事会,以当年度社长(任期一年)及度社长当选人(下一年度社长),外加世界34个地带选出的17位理事(任期二年),共19位组成,由当年度社长担任理事会主席。[17]
实际负责行政管理运作的是国际扶轮秘书处,并设有国际扶轮秘书长,为行政运作的最高负责人,管理约六百名职员以及七个国际办事处,分别位于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日本韩国瑞士。英国则另外设有“英爱国际扶轮办事处”负责英国爱尔兰地区的扶轮事务。
3社友
根据国际扶轮规章 ,扶轮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非党派、非宗派的组织,并开放各行业及拥有各项专业的人士在受到社友邀请后加入,且无年纪及经济能力的限制,但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仍会被限制不得加入;实际上参加扶轮社的社友仍是以中年和富裕的人为主,这是通常是因为年纪较长且经济状况较佳的人才有较多的时间及心力参予扶轮社活动。
原本扶轮社仅限男性加入,直到1980年代的诉讼后,扶轮社才开始开放让女性加入。
GG 16
4女性社员
扶轮社在开放让女性加入之前,女性只能以扶轮社友配偶的身分加入由扶轮社友配偶所组成的“内轮社”(英文:Inner Wheel club);在1963年时,也有人认为让女性随着配偶参加扶轮社活动,有助于在部分国家中打破女性与社会的隔阂。
最早在1912年时,曾有一个位于爱尔兰的扶轮社在讨论让女性加入的议题,但遭到反对。直到1976年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郡的Duarte扶轮社表示让三名女性加入扶轮社,国际扶轮便提出要求中止此三位女性社友的社籍,但Duarte扶轮社拒绝了国际扶轮的要求,因此国际扶轮在1978年取消Duarte扶轮社的资格,Duarte也向加州法院提出诉讼获得胜诉,引发一连串与国际扶轮之间的上诉,国际扶轮最后也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诉。
除了Duarte扶轮社以外,西雅图地区的扶轮社也在1986年投票通过赞成女性加入扶轮社[20]。最后,在1987年5月4日美国最高法院确认了加州法院的判决,从此女性可以加入扶轮社。
5服务计划

根除小儿麻痹计划

这是目前国际扶轮推动中最著名的计划,目标是让小儿麻痹从世界消失,于1985年起开始推动,全球扶轮社友针对此计划捐献金额已超过8.5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也因为此计划在1988年通过决议,希望可以在2000年以前消灭小儿麻痹。目前此计划的合作伙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目前全球小儿麻痹疫区仅剩尼日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四个国家[21],小儿麻痹病例从1988年的全球35万,减到2004年不到1200个。
交流及奖学金
扶轮社各计划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著名的交流计划包括青少年交换计划(英文:Rotary Youth Exchang,也称为Young Exchange Program)、学生交流计划(英文:Student exchange program)及扶轮基金会历史最久的计划大使奖学金(英文:Ambassadorial Scholarships);目前大使奖学金包括六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计划,从 1947年以来,已提供给来自超过100个国家38,000人,是现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的私人资助国际奖学金计划。[22] 除了青少年交换计划以外,扶轮社员的子女被限制不得参予国际扶轮的各项奖学金计划。
青少年交换计划
青少年交换计划是由世界各地区派遣15岁至18岁之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原则上每三个月换一个寄宿家庭,需以扶轮大使之身分做扶轮社及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归国后继续辅佐来访及派出之交换计划成员。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0名青少年参予此项交换计划。
赞助组织
扶轮国际研究中心美国 北卡罗莱那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美国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澳洲 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日本 国际基督教大学(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
泰国 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英国 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
阿根廷 萨尔瓦多大学(Universidad del Salvador)
曾合作过,但现已终止合作美国 柏克莱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法国 巴黎政治学院(Paris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tudies)
扶轮青年服务团
简称扶青团(英文:Rotaract),由18岁至30岁青年组成[24];最初创立于1968年。在2010年3月31日时,全球团员总数186,898人,团数8,126团。[3]
扶轮少年服务团
简称扶少团(英文:Interact),由12岁至18岁之学生组成,所有扶少团皆由扶轮社赞助及提供基本指导。全球第一个扶少团于196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墨尔本成立,2010年3月31日时,全球团员总数288,857人,团数12,559团,分布在全世界118个国家。
扶少团的英文名称,可以分成四部份来解释的:
“INTER”解释为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即对国际的认识。
“A”解释为Aim of Service,即以服务为宗旨。
“C”解释为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即与他人沟通交流。
“T”解释为Training of Leadership,即是领袖的训练。
扶轮社区服务团2010年3月31日时,全球团员总数159,666人,团数6,942团,分布在全世界118个国家。
6会议
国际扶轮在各种不同层级的组织中分别制定了各式的会议,提供给扶轮领导人推行各种计划,以及传承经验给未来的领导者。
例会每个扶轮社每周固定一次例行会议,例行会议地点可以在饭店、餐厅或是扶轮社指定的场地,但例会时间和地点必须固定,并向国际扶轮登记。每次例会时间约一至一个半小时,可以利用早餐、午餐或是晚餐的用餐时间;会议由社长主持,社员有义务出席每次例会,每年至少须出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例会。
任何一位其他扶轮社的社员也可以自由参加其他扶轮社的例会;非扶轮社社员者也可在扶轮社员的邀请下参加例会。
目前除了传统的会议方式,也有部分新的扶轮社开始采用“线上例会”。
社员大会社员大会的成员为全体社员,目的为讨论各项计划与活动。会议由社长主持,每年应在例会的时间上举行四到五次,其中一次为地区总监进行公式访问时举行,在地区年会或地区讲习会之后,也应举行一次以报告在地区会议上得到的资讯。
地区
地区团队研习会于每年二月份举行,目的是让即将上任的地区总监、地区委员会成员建立新的领导团队。
社长当选人研习会于每年三月举行,目的是让即将上任的各扶轮社社长进行接任准备。
地区讲习会于每年四月或五月举行,目的是让各是各扶轮社的干部进行接任的准备。
地区领导人研习会应于地区讲习会前后时间举行,目的是让各扶轮社领导人了解更多地区层级的资讯及知识。
地区社员发展研习会建议在地区讲习会后举行,目的是让各扶轮社及地区领导人协助维持并增加该地区的扶轮社社友人数。
地区扶轮基金研习会目的是让扶轮社友认识扶轮基金,并协助推展。
地区年会每个地区每年会举办一次地区年会,目的是让扶轮社友经由联谊、演讲和讨论能够更深入了解扶轮的目标;年会中也会展示各项扶轮计划及各扶轮社活动的成果,并让各扶轮社进行交流。
地带
地区总监当选人研习会供地带内各地区即将上任的地区总监了解国际扶轮理事会和扶轮基金会制定的各项主题。
国际讲习会国际讲习会是让各地区即将上任的总监了解职责,协助规划未来一年的计划和活动,并让各地区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扶轮研习会供现任及卸任国际扶轮的职员参加,加强参加者各项扶轮知识,更深入认识全世界的扶轮计划及活动状况,进而协助培养成为各地区的智库,
国际扶轮
国际扶轮年会于每年度的最后三个月(四月、五月和六月)之间举行,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目的是让所有扶轮社友认识即将上任的国际扶轮干部,包括国际扶轮社长、地区总监当选人和其他国际扶轮职员;让他们可以借此各扶轮社及地区接触。同时让各扶轮社友借由此庆典将社交范围与业务关系等不违背扶轮准则的目的连系到全世界。
立法会议立法会议是国际扶轮的立法机构,有权修改国际扶轮的各项文件;每三年召开一次,地点通常在国际扶轮总部所在地芝加哥的附近地区。每次立法会议通常召开约一周的时间,成员由每个地区选出。
GG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