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随意评价别人

为什么不要随意评价别人


文|又又

01

前不久,一条标题为“小婉君金铭低调现身机场星光黯淡无人识”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榜,内容大概是昔日的童星金铭,一头短发素颜低调现身机场,身边无助理,自己一个人办理拖运手续,在人群中穿梭却没什么人认出来。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嘲讽金铭,说她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甚至有人说她是“伤仲永”的代表,一直在走下坡路,当年是家喻户晓,而如今是泯然路人。

然而,真实的金铭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优秀得多,长大后的她一直以学业为重,放弃就读艺术类院校的机会,考进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典型的学霸。

大学毕业后才重返演艺圈拍戏、演话剧、做主持人,而且她始终都在强调自己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

其实,所谓的红与不红都是媒体的过度解读,演戏也好,主持也罢,仅仅是一种工作而已,金铭自己本人根本不存在网友口中所说的长大后转型失败的困扰,那为什么一众吃瓜群众却要为了金铭的“不红”而痛心疾首呢?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都太喜欢先入为主了,太喜欢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规则,太喜欢用自己的认知经验来丈量别人情感态度。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去评价别人的生活,随意揣度别人的好坏。而这种做法,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不会带给我们正确的判断。

02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往往都是具有很高情商的人,他们非常懂得尊重别人,不随意揣度别人。

他们往往目光长远,有阅历,格局大,成熟且有充实的内在,不需要去通过贬低别人和卖弄自己来彰显人性的高贵,他们更懂得“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的不易和努力,就像美国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一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路过旧金山湾区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消失不见了。助手着急地说:

“一定是上午步行经过伯克利市的贫民窟时弄丢了,这可怎么办呀?”

贝林无奈地说:

“只能等捡钱包的人联系我们了。”

两个小时后,助手失望地说:

“算了,别等了。我们本来就不该对贫民窟的人们抱有希望。”

“不,我想再等等看。”贝林平静地说。

助手很不解:

“钱包里有名片,如果捡到者想归还,打个电话只需要几分钟,可我们都等一下午了,显然他们并没有归还的打算。”

贝林不置可否,依然坚持等下去。

天快要黑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是捡钱包的人打来的,要他们到一个叫做卡塔街的地方来取钱包。助手小声嘀咕:

“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也许他们想要敲诈或者勒索?”

贝林并没有理会,而是马上驱车前往。

到了约定的地方,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朝他们走了过来,很显然那是一个贫民窟的孩子,而他手里拿着的正是贝利丢失的钱包。助手接过钱包,清点后发现里面的钱居然一分都不少!

“我有一个请求,”男孩犹豫着说,“你们可以给我一点钱吗?”

这时,助手大笑起来:

“哈哈,我就知道他们一定别有所图。”

贝林打断助手的话,微笑着问男孩想要多少钱。

“只要一美元就够了。”男孩不好意思地说。“我走了好久才找到有公共电话的地方,可是我身上没钱,现在我需要支付刚才打电话的一美元。”

看着男孩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助手羞愧地低下了头。贝林则激动地给了男孩一个拥抱。随即,贝林改变了之前的慈善计划,转而出资在伯克利市建了好几所学校,专门招收贫民窟里没钱上学的孩子。

在开学典礼上,贝林动情地说:

“不要妄自揣测别人,我们需要腾出空间和机会,迎接一颗纯洁和善良的心。而且,这样的心最值得我们为之投资!”

03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们在赞美贝林良好的修养时,很多人肯定会痛骂那个助理,狗眼看人低,低估了小男孩的人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和他一样呢?

当我们发现别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和我们自己不同时,我们总是视角狭窄,心胸局限地站在道德的高点轻易去谴责质疑别人,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对方的优劣,甚至对包括这个人的一类人下结论,贴上标签。

但其实我们却根本不了解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受过怎样的伤害。

不久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关于“拒绝道德绑架”的视频:

一车的人都在指责一个看似健康的年轻人没有为老人让座,当他站起来时,人们才知道他没有左腿;

同学聚会所有的人都在劝一个同学不要不给面子喝了这杯酒,当他醉倒送入医院时,人们才知道他酒精重度过敏;

很多人都在谴责一个帮其他同学打水还要收费的孩子,当看到他一贫如洗的家时,人们才知道他需要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其实这个视频里出现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往往不经过细致地了解,深入的调查就轻易地对事情下结论,对人贴标签,所以现在的网络暴力越来越多,轻者人肉他人,让人不得安宁;重则让人精神崩溃,抑郁自杀。

有时候,你随意揣度的语言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剑,杀人于无形。

就像电影《搜索》里的叶蓝秋一样,生生被舆论压得喘不过来气,最终跳了楼。

庄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想加一句:子非他,焉知他之苦也?

04

人的一生怎样开始,无法被选择,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过怎样的人生,幸与不幸,乐与不乐,永远不需要别人去评价。

所以,作为旁观者,请记住生活是别人的,路是由别人自己选择的。

你不是别人,你不可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生活,不可能真正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更不可能真正对别人的人生感同身受。也许你所认为的幸福对别人来说是一文不值,也许你所认为的痛苦对别人来说是甘之如饴。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要尊重他人的决定。

古人说: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即便是如此,你如果不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就不要轻易评价,这样得出结论,也有失公允。对待他人应该是不偏颇,亦不妄自菲薄。虽然这很难,但不是不可以做到。

柴静曾写: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当我们追寻到全部真相,其实早就被那般真实震住,每个人都有不可与人言说的苦楚,他只是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形态展现在你眼前,这就够了,唯有去理解,宽容,原谅,支持。

愿你明白,世间所有一切都来之不易,每一种生命状态都值得被尊重。

所以,永远不要随意揣度别人,这应该是你做人最基本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