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大师的主角意识

配角大师的主角意识


配角大师的主角意识

1

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演艺圈,年仅4岁就已经在影片里登台亮相。然而,他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多年,比他迟出道的朋友都一个个功成名就了,他却依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只是偶尔当当配角,在一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影片里出镜三五分钟,还得看导演的脸色。

同行的朋友都把他的失败归咎于他“不会做人”。其实他并不是没有获得过表现的机会,只是他每次得到上镜的机会时,总是要跟导演争论,要不就是擅自改戏。大气点的导演还会给他解释的机会,心胸狭隘点的则往往二话不说就撤了他。于是,到二十三四岁之后,他便开始遭遇戏荒,接连几年没有登台演出的机会。

然而,他“不会做人”的秉性却依然故我。28岁那年,他好不容易在一部12集的科幻电视剧中获得了一个角色,可他老毛病又犯了——他认为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不仅戏少了,而且还有不少不妥之处,于是又和导演理论了半天。

所幸的是,这一回导演并没有撤换他,并破天荒地认可了他的意见:不仅给他加了戏,还让他在这部电视剧中饰演多个角色。后来,这部电视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也凭著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逐渐引起了导演们的注意。

1987年,他凭借著超人第四集《寻找和平》进军好莱坞。90年代以后,他的演艺事业开始步入高峰,他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演员,而他在《小声音》、《复仇者》等影片中的表演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英国甚至世界影坛的地位。2002年3月,《艾瑞丝》一片又为他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最佳男配角奖。

他就是英国著名演员吉姆·布劳德邦特,因为他在演艺界的杰出贡献,因为“很少有配角能像他那样始终如一地甘当绿叶”,他被誉为配角大师。

曾经,有一位比他迟出道的后辈,问他为什么在一个小小的配角上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他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一句话:把配角当主角去演绎。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扮演的角色是配角,事实上,每一个角色我都是像主角一样去演绎的。更何况,演戏是我的生活呀,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我又有什么理由把自己放到配角的位置上去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这不是狂妄,更不是自欺欺人。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存的哲理。可惜的是,工作中也好,生活中也好,总有不少人因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量不够”而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布劳德邦特用自己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种错误——事实上,就算你扮演的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配角,你也同样要以主角的心态去演绎,因为在生命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