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台铭

1人物经历
2创业历程
郭台铭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到一年时间,企业成为郭台铭的全资公司。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就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

富士康城的主干道两旁,蒙自源、永和豆浆等餐馆林立,可以给部分员工提供不同的口味需求。快餐店和咖啡店对所有的富士康员工提供远低于普通价格的折扣价格,而且还可以用富士康餐饮补贴刷,多余部分支付现金就可以。 在园区的主干道上,随时随地可看到来回穿梭的大巴和高尔夫球车,穿梭大巴成为员工代步的主要工具。穿梭大巴一天大部分时间不间断的在园区内按既定路线穿梭,员工可以在设定的站点上下车。
数码银狐网吧也是在晚上才会满座,但400多台电脑,对于逾20万的年青工人,显然难以满足需求。为此,富士康在宿舍内部都通有网络供员工免费使用。富士康城开设有自己独立的电视台(Foxconn TV),遍布园区的500多个露天大屏幕电视则不停播放着健身操、安全教育节目以及富士康自己制作的公司新闻。
造的员工由各部门推荐产生。富士康IE学院的教师团队由国内知名大学的老师和教授组成,富士康IE学院已经获得由国家承认的从大专到博士的学历。毕业及在读学生超过7000人(截至2009年9月30日),成为富士康集团重要的人才支柱,并且富士康IE学院已经培养出自己的博士生。IE学院与富士康新员工招募处在同一栋楼,IE学院的教室有时被用作招聘和入职培训的场所。在用工高峰时园区每天招聘的新员工多达3000人。
3家庭生活
儿子
姓名:林淑如

4人物成就
概况
5获奖记录
2007年 | 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42名 |
2010年 | 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36名 |
2010年 | 获台湾富豪排行榜第一名 |
2013年 | 获台湾富豪排行榜第三名 |
2012年
|
获“五一”劳模人物奖 |
2015年 | 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行榜36名 |
6人物评价
在鸿海内部定期会有颁奖典礼,是用来奖励优秀员工。某次颁奖大会上,郭台铭特别穿一件红色上衣来参加,让大家印象深刻,因为郭台铭在工厂一向都穿制服。而郭台铭也特别解释:“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每次拿下冠军时,都会穿上一件红衣服,人的行为其实代表某种思想。郭台铭从老虎伍兹不断超越颠峰的“运动精神”,来提醒员工获奖是一种良性竞争的结果,郭台铭也强调,“获奖也是争取荣誉的新竞赛的开始。”郭台铭的行为其实代表他的管理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