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掉队了吗?恰恰相反,未来掉队的或是腾讯阿里; 人工智能

百度掉队了吗?恰恰相反,未来掉队的或是腾讯阿里; 人工智能



百度是否在BAT里是否掉队的争论,在互联网行业持续了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尽管各种观点频出,但基本依据的也就是百度市值只有600多亿美元,而阿里的市场接近4000亿美元腾讯的市值也到了2500亿美元,百度与之相差甚远。

前两天百度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百度营收超过200亿元,推动股价上涨超过9%,于是媒体又一片百度要咸鱼翻身的热议。

然而事实上,今天的百度,在2013年就注定了。确实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这也许和百度自身原有的商业模式相关,但对未来,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百度已经甩开了阿里和腾讯一个段位

虽然对于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而言,谁都知道人工智能会是未来的一个战略高地,但许许多多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会如此迅速的席卷全球科技领域。

相对而言,阿里和腾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拉开了与百度的距离,但对未来技术方向的判断,阿里和腾讯可能出了些问题。阿里和腾讯赢了的是当下,而未来,至少从现在来看,未必能赢百度。

就像打败百度的肯定不是另外一种搜索,能超越阿里和腾讯的,也肯定不是电商或社交,百度正是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超越未来的阿里和腾讯。

7月20日,会是很多科技企业的掌门人感到有点后悔的日子。这天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这个国家规划里,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30年形成人工智能产业1万亿的规模,同时带动相关产业10万亿产业规模。可能和很多科技行业的领导性企业疑惑的一样,人工智能就这样要在中国迅速普及了?也许无论是马化腾还是马云,内心多少也会有一些失落的,虽然他们已经开始,但没有预料到人工智能来得如此迅速。

所以马云说,“未来的竞技,如果把它比作一万米的跑步的话,大家都跑了10米左右,别看边上那人就是你的竞争对手,跑了3000米以后,你才知道谁是对手。”仔细体会马云的这番言论,多少会有点起步晚了的感觉在里面。

确实,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是中国唯一家可以和谷歌、微软和Facebook可以并列的企业。

 

一、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

2013年1月,百度在美国加州成立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简称IDL),专注于Deep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这是中国第一个把深度学习提升到核心技术创新地位的公司,三个月后,百度在加州又成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

这在当时看是一场豪赌,时至今日,我们才得以看清,当时的百度对未来趋势把握的果断和对未来技术趋势判断的洞察力。

2014年5月,原“谷歌大脑”的创始人吴恩达加入百度,吴是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吴的加入,让百度的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自然语音系统、百度机器人助理等方面的研究迅速形成了产业优势。而百度人工智能在吴恩达的带领下,建立的全产业链的布局、百度大脑的面世以及中国最大的AI计算平台建立,都为百度在原创性技术创新方面奠定的基础。

到了2015年,阿里和腾讯才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产品发布,当年7月,阿里发布了阿里小秘(客服机器人),8月发布了DT PAI(基于阿里云的机器学习平台),到2016年8月,阿里发布了阿里云ET(视频、图像和语音整体解决方案)。2015年6月,腾讯开放了人脸识别核心技术Youtu,当年8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TICS,这比百度晚了两年多,9月,腾讯发布了中国第一个新闻报道机器人。

虽然阿里和腾讯嘴上还在较劲,但底下却在暗暗发力,然而,晚还是晚了。

百度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吴恩达的带领下,基本完成了从基础层的AI超算平台建设;同时完成了百度已经收集了数万亿页的网页,包括几百亿个视频/音频/图像内容,数十亿次的搜索查询以及数百亿次的位置查询的标签数据。这为其在算法层的原创新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核心技术层,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都在采用谷歌、微软、Facebook等企业开源的算法框架时,百度开源的Warp-CTC 框架以超高的运行效率为广大的人工智能开发者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而深度学习平台Paddle Paddle、硬件测算工具Deep Bench开源,以及2017年开源的DuerOS、Apollo项目,让百度在算法框架方面,进入了国际领先者的队伍。原创算法的深耕,是百度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可以有话语权的根基,相对于通用算法,原创框架代表着一个公司真正的技术实力。

相对而言,腾讯和阿里,虽然有一些开放的平台,比如阿里DT PAI和阿里云ET,更多的是基于云计算的计算力,部署了通用的开源框架,比如TensorFlow、Caffe等,在原创技术方面,并没有涉及。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方面,腾讯和阿里刚刚开始一些尝试,比如阿里的天猫精灵、腾讯的写稿机器人等,而百度在这一方面的一些产品开始成熟,无论是智能助手还是无人车,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更大的优势在于,百度已经全面在原有的业务上进行了人工智能的转型。人工智能正在改进百度全线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提升用户粘性,也在推动针对每一用户的定制化高质量内容。百度建立一个内部平台来运行从网页搜索到广告投放的带有标签数据的深度学习实验,能够预测点击率(CTR),这会直接影响百度的广告投放,因此也是它们目前的主要收益。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也能带来更高的 CTR,而且每点击成本的降低也能促进变现。这也是2017年百度第二季度营收提升的关键。

从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看,百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布局,从基础平台的建设到原创技术,再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这一体系的建设,不只是有钱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需要时间和人才。

今年七月间,环球网推出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实力调研报告》中,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评分高出了阿里和腾讯不少,事实上无论是高盛《人工智能报告》、还是麦肯锡推出的《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等行业分析报告中,对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评定为世界级选手。

 

二、百度的人才优势是AT无法短时间超越的鸿沟

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师级科学家吴恩达离职,让百度痛失一名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者,但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的加盟,让百度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吴恩达时代顺得过渡到了陆奇时代。

事实上,就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而言,各公司和机构争夺核心,更多的还在人才方面,百度自2013年在美国招兵买马以来,最大的收获应该是集中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的研究专家,为此百度在人才方面的投入近200亿。

进入2016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争夺进入更是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16年,百度专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只有1300名左右,而到2017年中,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达到了2000人左右。

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人才的储备也许不能完全说明百度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但2017年6月间,《福布斯》推选出的“20位驱动中国AI改革的领导者”名单,可以大致说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些年吸引的世界级专家队伍。在这份名单中,百度占了七席,加上从百度离职的三名专家,百度系在这份名单中占了一半的分量。

而这些世界级专家的加盟,给百度带来了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过500项国际专利,其中包括超过270项的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专利和超过120项的深度学习专利。

这些专利人才,才是构成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持续优势核心。

同样,在人才争夺方面,阿里和腾讯也在奋力追赶。2017年3月,腾讯挖到了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张潼,并出任腾讯AI Lab主任,5月语音识别技术顶级专家俞栋博士出任腾讯AI Lab副主任。同时腾讯也在美国核心科技公司研发中心聚集地西雅图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抢夺全球一流人工智能人才。

2016年间,阿里在全球范围加速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招募,据阿里公开的数据显示,仅阿里智能语音团队6个月时间规模增长一倍。2017年6月,阿里吸引到了Amazon Go项目负责人任小枫出任人工智能核心团队iDST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

虽然阿里和腾讯在人才争夺方面发力,但受制于人工智能领域本身人才供给不足和相对时间晚了的关系,尽管阿里和腾讯的待遇比百度要好,但整体世界级专家缺乏和人才数据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无论从原创技术和产业深度上,还是在人才储备上,在人工智能领域,腾讯和阿里明显落后了百度不少,而且受制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因素,这一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

从现阶段BAT的市值和营收看,百度与阿里、腾讯差了一大节,但当人工智能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早起的百度,就显出早起的优势来了。下一个技术浪潮的提前到来,让BAT的座次将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