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事:高盛董事长貝蘭克梵 Lloyd Blankfein

名人名事:高盛董事长貝蘭克梵 Lloyd Blankfein


 

59

高盛英语:Goldman 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为《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高盛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人。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包括纽约、芝加哥、法兰克福、伦敦、东京、台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亚太地区总部设于香港。在中国大陆设有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并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高盛高华。

58

1954年,貝蘭克梵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斯區,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郵件分揀員,住在布魯克林的廉租房區長大,那是紐約市最糟糕的廉租房區之一。曾經貧困雜亂的成長環境和貝蘭克梵今天在華爾街頂級金融巨頭高盛的工作環境相比,實在是相去甚遠,讓人不敢想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後就是這樣讓人不敢想象的距離被貝蘭克梵成功的跨越了。

是金子總會放光的,貝蘭克梵也是這樣。凌亂、破舊、困苦的生活並沒有遮蔽貝蘭克梵的才智,在和自己處於同樣條件的孩子群中,年幼的貝蘭克梵總是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做游戲他是最快取勝的那一個,而伙伴們遇到疑問時也都會自然而然地來請教聰慧的貝蘭克梵。16歲時貝蘭克梵成功申請哈佛大學並獲得獎學金入校學習。對於平常人而言成功申請哈佛大學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情,因為哈佛是世界一流的學府,那裡匯聚最智慧的火花。可是貝蘭克梵並不因為這些選擇哈佛,而僅僅是因為他曾經聽說有一個大學的名字叫哈佛。簡陋閉塞的生活條件也許沒有給與他較多瞭解外界的可能,他不瞭解哈佛,不知道哈佛的地位,因為要上大學就申請了一個自己知道的學校,僅此而已。

靠著獎學金貝蘭克梵很順利地完成在哈佛法學院學習,於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又於1978年獲得哈佛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從此開始踏上工作崗位。1978年大學畢業他找到了一份稅務律師的工作。和許多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一樣,第一份工作並沒有讓貝蘭克梵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他在尋找跳槽的機會。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高盛的招聘信息,貝蘭克梵的內心在躍躍欲試,於是他遞出了自己的簡歷。這一次應聘,這位聰穎思維敏捷的哈佛高材生並沒有得到高盛的青睞,相反他被拒之門外。1981年貝蘭克梵從稅務律師的崗位脫離出來,進入一個鮮為人知的商品貿易公司J.Aron工作,成為一名業務員。

從一名普通業務員到一名金牌銷售員,貝蘭克梵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在短暫的時間內看到了自己生命寬度的快速拓展。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讓年輕的布蘭克費恩更加意氣風發。但是他沒有想到,不久J.Aron因為總體頹勢無法扭轉被高盛併購。就這樣貝蘭克梵連同J.Aron都變成了高盛的一部分。

當初應聘高盛被拒,如今卻通過這種方式“歪打正著”地成為了高盛的一名員工,貝蘭克梵的心裡似乎還有些疑慮,“當我最初加入這個公司的時候我就在想,我怎麼才能在這個地方生存下來?於是我問自己我是不是能讓我所負責的工作領域成為公司發展很重要的一部分,我非常在意這一點”,貝蘭克梵回憶說。高盛一直以來給外界一個毫不留情的印象,它總以驚人的速度將精英吸納進來,又會以驚人的速度將其掃地出門。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貝蘭克梵急需快速找到自己在這個龐大的金融機構里的定位。

被納入高盛體系下J.Aron公司的業務有待調整和恢復,貝蘭克梵在這一過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業務擴展到咖啡、金屬貿易、原油、外匯交易等多個領域。到20世紀90年代初J.Aron所創利潤已經占到高盛財團總利潤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J.Aron在高盛內部成為了一個有著巨大吸引力的地方。伴隨著J.Aron的崛起和快速發展的還有貝蘭克梵,他在這期間的表現越來越受到高盛高層的重視。貝蘭克梵當初的目標達到了,在高盛他不僅站穩了腳跟,還為自己日後的躍升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貝蘭克梵真正在高盛集團脫穎而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在2002年,這一年貝蘭克梵所掌管的高盛的支柱部門——固定收益商品部創造了高達1270萬美元的收益,而當時高盛董事長兼CEO的亨利·鮑爾森所負責部門產生的收益也不過只有960萬美元。一時間貝蘭克梵的名字變得響亮厚重起來。

鑒於J.Aron在高盛集團內部的位置越來越重要,1997年高盛將J.Aron與其固定收益業務合併,建立了固定收益商品部(簡稱FICC),貝蘭克梵被任命為這部分業務的主管。貝蘭克梵的領導大大增強了FICC的交易能力,且使其保持著快速恆定的增長態勢, FICC的收入從1999年28.6億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55.9億美元,至今FICC都保持在高盛內部主幹的作用。2003年初,貝蘭克梵成為高盛上市後的第一位也是唯一意味進入公司董事會的員工。

在這之前鮑爾森有兩位公認的接班人,一個是野心勃勃的約翰·桑頓,他曾將高盛的業務成功打入歐洲和亞洲市場,而另一位是約翰·賽恩(2003年出任紐交所CEO,2007年末就任美林證券CEO)。沒有人關註到貝蘭克梵,但是FICC的接連佳績,以及高盛集團的總收入對FICC表現出極大的依賴性,有觀察家認為如果高盛繼續保持對FICC的高度依賴那麼貝蘭克梵就是那個等待接替鮑爾森的最佳人選。果然不久之後這個預言被證實了。2003年12月貝蘭克梵成為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而兩位早就被看好的接班人桑頓和賽恩則於2003年底先後離開了高盛掛冠而去。

有分析認為貝蘭克梵的成功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他懂得如何通過公司的自營交易而不是通過兜攬高端客戶來創造利潤,這是貝蘭克梵的一個特長,另一個原因則是自營交易近年來已經形成潮流,貝蘭克梵所具備的特長正式順應了這種潮流的需要。善於發現機遇並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應並將其充分利用,這是貝蘭克梵的一個重要特質。2003年第四季度,FICC的收入達到11億美元,約為高盛集團同期凈收入的1/4。更為重要的是,據分析師們稱,該子公司對高盛利潤的貢獻率更要高得多,約為35%。因為在FICC出色的表現,2002年布貝蘭克梵的薪酬就占據了高盛的至高點,2003年底高盛公司宣佈,布蘭克費恩當年的薪酬是2000萬美元,少部分是限制性股票,多數為現金。

2006年6月時任高盛集團CEO的亨利·鮑爾森被美國總統布希任命為財政部長職務,自然貝蘭克梵成為鮑爾森的不二人選。6月2日,高盛董事會宣佈,任命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的貝蘭克梵為新任CEO兼董事長。憑藉優秀的交易技能,貝蘭克梵走到了高盛集團的最高位置。2006年因為帶領高盛繼續乘風快速前進,貝蘭克梵本人再獲豐厚回報,年終獎高達5340萬美元,也創下了華爾街投資銀行年終獎金的新紀錄。憑藉2007年的出色發揮(2007年高盛集團股價上漲約5%,雖看來一般,但和華爾街的同行相比已非常優秀:摩根士丹利、美林、貝爾斯登、花旗集團股價下跌20%甚至更多),貝蘭克梵從高盛拿到6790萬美元的收入,包括268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4110萬美元的限制性股票分紅,從而成為去年華爾街最闊氣的“打工仔”。與此同時,2007年《財富》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貝蘭克梵排在蘋果集團的喬布斯和新聞集團的默多克之後,高居榜單第三。

可以說,如今的貝蘭克梵稱得上華爾街的財神爺。但若瞭解他的出身背景,那麼貝蘭克梵的奮鬥歷程也可說是一個典型的“華爾街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