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灣區簡介

三藩市灣區簡介


三藩市灣區

三藩市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簡稱灣區(The Bay Area)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三藩市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包括三藩市半島上的三藩市(San Francisco),東部的奧克蘭(Oakland),以及南部的聖荷西(San Jose)等。

簡介

三藩市灣區(SanFranciscoBayArea),簡稱灣區(The Bay Area)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三藩市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包括三藩市半島上的三藩市(San Francisco),東部的奧克蘭(Oakland),以及南部的聖荷西(SanJose)等。三藩市灣區為美國西岸僅次於洛杉磯的最大都會區,總人口數在700萬以上,該地也是美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地區之一。不像其他以單一城市為中心的大都會區,三藩市灣區裏有數個獨特的城郊中心。雖然聖荷西在1990年人口普查時超越三藩市,成為灣區裏人口最多的城市,但三藩市仍舊是灣區的商業與文化中心。

地理

三藩市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簡稱灣區(The Bay Area)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三藩市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

北灣

在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北方的三藩市灣區通常被稱做北灣(NorthBay)。這區包含了馬林縣(Marin County),也向北延伸至索諾馬(Sonoma County)和納帕縣(Napa County),與向東延伸至索拉諾縣(Solano County)。除了一小部份地區外,北灣是一個極為富有的地方:馬林縣經常被列為全國最富有的行政區。這裏的都市化程度也比灣區其他地方來得小,大部份為未開發的土地與農田。北灣也是灣區裏唯一沒有通勤鐵路服務的地區;2006年一項需要2/3絕大多數通過的通勤鐵路興建案被居民否決。較小的人口密度與跟灣區其他地區無陸地直接相連是北灣缺乏公共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金門大橋是此區往三藩市唯一的道路,列治文-聖拉斐大橋(Richmond-SanRafael Bridge)和卡齊尼茲大橋(Carquinez Bridge)通往東灣列治文市,貝尼夏大橋(Benicia Bridge)通往東灣北端馬丁尼茲市。

三藩市

三藩市市與縣在三藩市灣區裏,常被在地理和文化上被列為自己的一個專案裏,當地經常簡稱它為“The City”。三藩市與它的鄰居在北方、東方、和西方被水隔開,在南方則以行政區線分開。三藩市是三藩市灣區長久以來的文化、財經、和都市中心。在灣區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三藩市也是灣區的主要人口聚集地。但因為市地不大(47平方英里,城市人口密度是美國的第二高,僅次於紐約市),限制了人口成長,於是自1906年三藩市大地震後,附近其他縣和城市接收了大部分的人口增長。

東灣

廣義上的東灣包括康曲科士達縣以及阿拉米達縣全境,狹義則泛指兩縣濱臨三藩市灣的城市,包括最北的裏奇蒙、奧伯尼、柏克萊、愛莫瑞維爾、奧克蘭、阿拉米達、聖利安卓、海沃、聯合市、紐華克、以及佛利蒙。東灣的華人社區傳統上以奧克蘭華埠為中心,但近年來在其他小城市也發展了華人購物中心。

相較於三藩市、半島、北灣、和南灣,東灣的房價比較便宜,但是氣候卻是最宜人的;沒有三藩市的冷,也沒有南灣的熱。   

諸多三藩市灣區的著名地標都位於東灣,包括:
-柏克萊加大   
-奧克蘭突擊者橄欖球隊   
-金州戰士籃球隊   
-奧克蘭體育家棒球隊

半島

介於三藩市和南灣的地區是三藩市半島,當地常簡稱為“半島(The Peninsula)”。這地區由聖馬刁縣的數個中小型城市和近郊社區和聖塔克拉拉縣西北部份所組成,也包含數個太平洋岸邊的城鎮,如柏思域加(Pacifica)和半月灣(Half Moon Bay)。雖然有許多富有家庭居住在此,半島居民的組成是相當多樣化的。這裏許多城鎮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時期前僅是鄉村生活的中心,戰後,許多中產和富有家庭遷移至此,也帶動當地發展。自1980年代起,中產和富有家庭的數量因矽谷高科技產業的繁榮而急速成長。來自外國的許多當地家庭,也是居民組成多樣化的原因之一。

南灣

三藩市灣南端,矽谷中心地帶,主要城市為SanJose聖何西,聖克拉拉(Santa Clara)、桑尼維爾(Sunnyvale)、庫泊蒂諾(Cupertino)、密必達(Milpitas)、Gilroy。   
灣區內有四個世界級的研究型大學,它們是:  
 
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校區,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校區、加利福尼亞大學三藩市校區等。   

灣區內有五個國家級研究實驗室,它們是:   

航空航天局艾姆斯(Ames)研究中心、農業部西部地區研究中心、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

城市人口

最主要的城市包括三藩市半島上的三藩市(San Francisco),東部的奧克蘭(Oakland),以及南部的聖荷西(San Jose)等。三藩市灣區為美國西岸僅次於洛杉磯的最大都會區,總人口數在700萬以上,該地也是美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地區之一。

矽谷

2004年4月《財富》雜誌公佈的美國500強企業,總部設在三藩市灣區的有28個,像是惠普,英特爾,思科,升陽,旭電,甲骨文科技,應用材料等皆是舉世聞名的大企業。位於三藩市灣區的矽谷也曾是電腦行業的代名詞,風光無限過。   
史丹佛大學和HP總部在paloalto;Google在Mountain View,Yahoo在Sunnyvale,Adobe、Ebay在SanJose,蘋果電腦在Cupertino。   
Santa Clara在Santa Clara,Oracle在RedWood,Cisco在San Jose,Sun Microsystems好像哪個城市都有。

以矽谷為中心,三藩市灣區曾經是軍事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隨著半導體、微處理器和基因技術的出現,現在的灣區高技術企業主要是資訊技術和生物技術。包括電腦和電子產品、通訊、多媒體、生物科技、環境技術,以及銀行金融業和服務業。它在歷史上有很多個“世界第一”:積體電路、微處理器、心臟移植、重組DNA。   

矽谷是由許多的城市所組合而成的。加州有兩個世界著名的都會區,一個是南加州大洛杉磯地區,一個是北加州三藩市灣區,簡稱灣區(BayArea)。三藩市灣區的南灣(South Bay)地區便是矽谷中心地帶,像是聖荷西(San Jose)、桑尼維爾(Sunnyvale)、佛利蒙市(Fremont)、聖大克拉拉(Santa Clara)、庫帕蒂諾(Cupertino)也屬於矽谷。
  
因為矽谷位於全球高科技發展的重鎮,所以在這一地區的大小城市希望和矽谷沾點親帶點故,讓世人對它們刮目相看。舉例說明,桑尼維爾號稱是「矽谷的心臟」(The Heart of Silicon Valley);聖荷西則以面積廣大的優勢自稱「矽谷的首都」(The Capital of Silicon Valley);甚至於連遠在東灣不起眼的聯合市(Union City),居然也以「矽谷的大門」(Gateway to Silicon Valley)自居。根據史丹佛大學諾貝爾獎得主William Shockley稱,真正的矽谷誕生地應該位於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一幢建築裏,因為在那裏建立了第一個製造晶片的實驗室。
  
Silicon Valley直譯為「矽谷」,然而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習慣上則把它被做「矽谷」。著名的電腦公司如蘋果、惠普、升陽、英特爾和IBM等等都位於矽谷,而成百上千與電腦科技相關的公司都在此佔有一席之地。在聖荷西,因為矽谷大名的影響下,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也自稱為「矽谷之報」(Newspaper of Silicon Valley),就連穿過該地區的一段101號高速公路也被稱為「資訊超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way)。

三藩市最有名的風景是纜車、金門大橋、海灣大橋、泛美金字塔(又譯“傳斯美國金字塔”,“全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和唐人街。唐人街 (Chinatown)是美國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有120餘年的歷史。入口處有深綠色中式牌樓和一對石獅子,上書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是唐人街的象徵,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其中主要的街道為格蘭特街,兩側有許多具有中國色彩的紀念品商店和中國餐館,來此觀光購物的人潮經常擠得水泄不通。西側與格蘭特街平行的斯托克頓街則是當地華裔人士采買物品商店街。歷史上華人社區的擴張受到來自市政府的強大阻撓,比如1870年就曾出臺過一個旨在嚴格控制華人住房和工作的法案。1906年大地震引起的火災燒毀了唐人街,市政府便策劃把華人從這一地區驅趕出去以發展房地產,好在這一計畫最終在全體華人的強烈抵制之下流產了。至今,唐人街仍安然無恙地呆在最繁華的金融區隔壁,但想繼續橫向發展卻幾乎不可能,於是只好在高度上想辦法。在這裏能見到很多造型詭異的樓房,那其實都不是一個時代建起來的。比如天後廟街的媽祖廟就建在了理髮店和洗衣店的樓頂上。

華人在矽谷

美國加州有很長的華人移民歷史,是華人人口最多的一個州,其中要數三藩市灣區的華人數量居美國之 冠。因此當地的華人政策以及公共系統要相對比較完善。隨著華社人口激增以及總體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華僑華人職業日益多元化,經濟地位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有所增強。僅2010年就有三位灣區的華裔分別榮任三藩市市, 屋侖市和庫伯蒂諾市市長。

加州的矽谷是全球科 技產業創新的樞紐,這裏彙集了全球科技的精英。據調查顯示,在矽谷,由華人開辦的公司已達2000多家,占矽谷公司的1/5;矽谷創造的財富中,40%有華僑華人的參與;每年湧現的5,000家初創企業中,約有1/4由華僑華人創辦.

矽谷,很誘人,是一個令年輕人夢往神馳的地方。那裏似乎遍地有財寶,只要有才識,有技術,矽谷就可以圓你一個“淘金”夢。

最早來到矽谷創業的華人科學家有李信磷、張忠謀和徐大鱗等人。他們來自中國大陸或臺灣。早在1972年,當矽谷剛剛冒芽,還不為世人所知時,來自臺灣的張忠謀先生,就躋身於一家科技研究院,在實驗室不聲不響地從事積體電路的研究與開發,多年辛勞換來傑出的成績,使他獲得了世界半導體產業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如果說老一輩的華人科學家還只是在書本上和實驗室裏專門從事科研活動,那麼,現在矽谷的新一代華人科學家已經學會了如何將科研成果迅速轉變為市場熱銷品,並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因此,他們既是科學家,又是企業家;既有卷帙浩繁的著述,又擁有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家財。

在矽谷創業成功的新一代華人科學家,自然要首推楊致遠。1995年,他與友人聯手創辦“雅虎”互聯網站時,外界不少人還將其譏稱為年輕人的“夢幻派對”,而那位為“雅虎”投資了約5千萬美元的臺灣老闆,也曾一度被人說成是在幹一件天大的傻事,投進的錢怕是“血本無歸”。然而現代科學技術就有這樣的點石成金的魔力。目前“雅虎”由於已經成為世界網迷搜尋各種資訊的最受歡迎的網站,因而其價值已高達1030億美元,楊致遠的個人身價也在80億美元之上。1999年10月,美《時代》週刊評選的50位世界科技風雲人物,楊致遠是唯一入選的華人。前不久,他還榮膺美國《新聞週刊》21世紀新星(共100名)的稱號。

矽谷確是華人科學家薈萃並大顯身手的地方。矽谷著名的華人企業ESS副總裁陳建璋告訴我們,在矽谷,幾乎每家公司的研發部門,都有超過10%人數的華人。而在ESS公司,華人竟個占了員工總數的70%。他們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著名高校。其中僅清華大學的尖子生就有50多人。如果在公同的食堂吃飯,你會發現身前身後幾乎都是華人;再聽一聽那聊天的清一色的普通話,你就恍如置身於北京中關村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來自寧波的朱敏,1996年創辦了提供網路會議服務的Webex,2000年就成功在Nasdaq上市,2007年被思科公司以32億美元收購;而來自西安的陳宏,先後在矽谷創辦了4家企業,1997年創辦了提供國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GRIC,1999年就成功在Nasdaq上市,在網路股的熱潮下幾個月股價就翻了5倍;鄧峰、柯岩、謝青等人1997年創辦Netscreen,2001年底逆勢上市,2004年被Juniper以42億美元收購;曹小帆1997年創辦了Avanex,2000年上市時股價也一度接近200美元。此外,還有宓群、陳大同等來自大陸的創業者,也在這幾年間取得了驕人的創業成就。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