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为什么谷歌Project Ara项目注定失败?

案例#1 为什么谷歌Project Ara项目注定失败?


GG 6

Project Ara 是Google 先进科技与计划部门的一项专案。目的是希望透过 开源硬件开发一款可高度模组化的智慧型手机。该专案允许消费者自由选择与替换甚至移除任何的零组件,包括 处理器 、 屏幕 、 键盘 、 电池及其他等等手机常见的零组件,这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松替换掉单一的一个故障或过时的零组件,从而减少电子垃圾 ,并且延长手机的生命周期。

Project Ara项目的思路特别契合谷歌的气质,这一点从风靡全球的安卓系统的特性便可得知。 Project Ara就像是实物化的安卓,灵活开放,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适合自己的手机。 Project Ara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谷歌希望智慧不仅是由软件来实现的,而应该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实现的。但这个看似极具吸引力的项目要让人们真正接受却有着不可逾越的困难。下面具体罗列出Project Ara因其自身的理念所导致的问题。

  1.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的心理需求要大于实用需求。

Project Ara最重要的立意是低成本,可选择的组件升级,不必为了升级某个组件而换掉整部手机,从而延长手机生命周期,这是完全出于实用性角度的考虑。近年来手机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2年魅族推出MX2的时候就宣称要忘记参数。如今的2K屏,八核处理器基本上是市场竞争所导致的产物,而不是人们实际需求的结果。乔布斯早在2010年推出iphone4时就提出了视网膜屏幕的概念,认为iphone4的显示效果是人类肉眼所能感知的极限。且不说这种说法是否在严谨的学术领域站得住脚,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像素密度达到 326像素/英寸(ppi)的屏幕显示效果确实足够令人满意了。人们并不知道64位处理器比32位处理器具体表现出了哪些优势。所以,如今人们淘汰一部手机往往是因为它显得有些过时,单纯的延长手机生命周期对消费者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除非这个耐用的手机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不会显得落伍,而这个前提却不是由单纯的硬件升级所能达到的,这也引申出 Project Ara的第二个问题,外形设计和品牌概念的局限性。

  2. Project Ara是在功能上灵活而在外形设计和品牌概念上局限性非常大的产品。

首先 Project Ara由于必需适配不同厂商的不同模块,这就导致 Project Ara在主机框架设计上的局限性非常大,每个单个模块通过磁铁与机身连接,势必增加整机的重量和体积,这使得 Project Ara在外形上无法与高度集成化的品牌手机相比。而产品外形在人们选购决策时的权重是非常大的,所以乔布斯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况且不同厂商的模块组合难于优化,高性能的单个模块未必能发挥出优势。最为重要的是 Project Ara作为一部手机缺乏整体性的品牌概念。人们在选购一部手机时是被一个硬件组合所吸引的吗?如前第一点所述,人们使用手机时的心理需求要大于实用需求,而这个心理需求不是靠简单的硬件堆砌能够满足的。虽然 Project Ara的模块组件可能都来自于知名品牌,但零散的部分堆在一起并不能产生整体效应,缺少了手机厂商那种建立在企业文化上的;从整体上进行把控的品牌内涵, Project Ara的硬件组合难以吸引用户。例如iphone的热销是建立在苹果公司几十年的品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它代表了高端、潮流、极致工艺,这是一种 Project Ara所不能表达的,洽洽又是人们使用手机时的价值取向。即使是单纯的硬件性能,也必须是从系统到软硬件配置整体上进行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小米立足于MIUI生态圈的品牌文化,粉丝营销,也是建立在品牌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品牌手机厂商并不是在兜售一个贴牌的硬件组合,而是在营造品牌整体的价值概念,脱离了这个前提的硬件组合如同脱离了背景的人物肖像画,人物本身再漂亮也会因背景的单薄而缺少感染力。 Project Ara不能简单的移植PC兼容机的概念,人们在使用PC时更多的是出于实用性的考量,这与在使用手机时的社会性考量有着本质的不同。

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手机实用性以外的东西,但 Project Ara在面对众多高性价比的安卓手机品牌时,它低成本升级的优势并不会凸显出来。

其它例如不同组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由磁性连接的各个组件是否能够保证在日常使用中的可靠性,都是 Project Ara需要面对的技术困难。

综上所述, Project Ara是一个有着美好愿景,却难以在现实中取得成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