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歷七月各地民衆度「鬼節」

台灣農歷七月各地民衆度「鬼節」


農曆七月被兩岸民衆俗稱爲「鬼月」,8月30日是農曆7月15中元節,在台灣被俗稱爲「鬼節」,也是台灣的特有文化。連日來,台灣各地民衆遵循民族傳統習俗舉行各種活動,慎終追遠祭奠亡魂。台灣在「鬼月」的節慶活動將一直持續到農曆八月初一。

GG 17

中元節當天台灣各地均舉辦了慶活動,家家戶戶和商家也都舉行了祭拜活動。基隆市的「鶏籠中元祭」是台灣最負盛名的中元節慶活動;臺北市29日晚也舉 行了放水燈儀式;桃園縣舉行了饒有趣味的「神猪比賽」,上千斤的猪頭令人嘆爲觀止;屏東30日晚舉行「搶孤棚」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

「鶏籠中元祭」的放水燈遊行、燃燒奉送水燈頭等重頭戲29日晚在基隆市熱鬧登場。當晚7時,繽紛絢爛的焰火騰空而起,游行開始了,精心布置 的花車、溜冰隊和舞龍、舞獅、抖空竹等民俗表演隊伍穿行于市區主要道路,綿延數公里長的各字姓陣頭、花車各顯神通,數萬民眾湧上基隆街頭,讓基隆市成了不 夜城。

GG 18

台灣基隆百年來首次出海施放水燈頭,為水中孤魂照路,指引上岸共享「孤食」。陣容浩蕩的車隊載著水燈來到臨海的潮境公園,再由十八艘漁船將一個個寫 有家族姓氏、外形像一棟微縮閩南民居的水燈出海施放,現場燈火通明,觀者雲集。船上人員將水燈放入海中,然後點燃放置其內的紙錢、經衣,漆黑的海面上出現 一個個水燈,隨潮水一波波漂遠,表達當地人對亡魂的誠敬之意。

至於「搶孤」,也就是過去農業社會常在祭拜普渡公完畢後,設孤棚、搭架,擺置各種食物,再讓「好兄弟」享用這些食物,後來演變成民俗競賽活動。

譬如恆春中元「搶孤」、「豎孤棚」已經有百年歷史,早年農曆7月15「大普」,城內、生活富裕「縣城人」會準備豐盛祭品祭祀諸靈,祀後將祭品分給城外貧苦人家,時日一久形成搶孤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