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聚焦|推进“医养结合” 破解养老难题; 中国商业地产

两会热点聚焦|推进“医养结合” 破解养老难题; 中国商业地产


两会热点聚焦|推进“医养结合” 破解养老难题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11日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切实将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进而破解我国养老难题。

 

1

 

 ——养老需求庞大 服务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人,2020年将达到2.43亿。绝大多数老年人带病生存,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1877万,2020年将超过2000万。尽管我国老年医疗养老服务需求如此庞大,但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总的满足率仅为15.9%,有84.1%的老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医疗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乃静认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政策支撑力较弱、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养老产业,尤其是医疗养老在整体规划设计、功能设计、行业管理、以及社会化、职业化和产业化等诸多方面都还十分薄弱,导致“医养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范利委员指出,我国不仅仅存在养老难的问题,医养分离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是“老而缺养”,在整体规划层面社会养老机构缺乏;其次是“养而缺医”,在功能审计层面养老机构缺乏医疗功能;第三是“医而缺人”,在职业化层面,医疗养老缺乏专业人才;第四是“人而缺管”,在行业管理层面医疗养老缺乏行业管理;第五是“管养缺行”,在产业化方面,医疗养老缺乏产业体系。

对此,不少代表委员建议,通过大力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政策大力支持 社会积极参与

“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能的交叉区域,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画院副院长韩必省建议,在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养老模式,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提供包括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等在内的“医养结合”服务。

韩必省委员认为,这种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统筹了医疗、医保与养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实现部分医疗机构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而且使医院具备了养老院功能,同时降低了社会化养老的成本,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服务。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总设计思路是“政府引领,整体规划,各界参与、产业推进,互联网借力”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社区老年互助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国家统筹考虑,并在政策、用地、资金等方面加以鼓励、引导和支持。

范利委员表示,2013年国务院已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推进医养结合的意见”,要求省市县各级政府也制定和推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和办法,促进医养结合。

他还建议,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使医养结合有社会积极参与,同时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使医养结合有人才保障。

据悉,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开始着手布局进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泰康人寿就借鉴了美国“凯撒模式”,推出“医养融合”战略,在养老社区内配套建设康复医院,提供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