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再定位; 养老地产; 中国商业地产

一种反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再定位; 养老地产; 中国商业地产


一种反思: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再定位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就是俗称的“托老所”,老年人可“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日间照料中心作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本意是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助老服务,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但目前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功能性质日趋扭曲,已严重偏离其最初的目标定位,有的甚至沦为麻将馆、棋牌室,所谓的日间照料服务早成空壳,名实难副。例如据有关媒体报道,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建设的星光老年之家,在很多地方因经营不善而滋生“功能单一、名气不大”、“沦为收费麻将馆”等诸多乱象,多年来一直饱受群众诟病。

虽然乱象丛生,但日间照护中心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绝不能因噎废食。正本溯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管理体制的束缚外,还与设施不完善,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强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缺乏清晰的定位,对老年人的各类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而当下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再定位,明确其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价值坐标就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要重新定日间照料中心,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为谁服务——准确定位目标服务对象

日间照料中心为谁服务,这是个十分根本的问题,只有定位准了服务对象,才有可能谈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但传统的日间照料中心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将所有老人视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对象。但“老人”是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老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有老而弥坚的,有龙钟潦倒的,还有日薄西山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很难顾此及彼,面面俱到,古人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做好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同样要抓“牛鼻子”,有的放矢,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从我国国情来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为以下三类人群:

a、高龄自理老人
b、轻、中度失能老人及轻度失智老人(不建议重度,因为交通不方便,容易产生安全意外)
c、老人子女、保姆、家属等

不难发现前两类老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身体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都需要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中心若能为这些老人提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将有利于老人身体功能的维持和改善,大大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日间照料中心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之所以将老人子女、保姆、家属列为服务对象,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国都缺乏对家庭照护者的技术支持,而目前我国的居家照护者主要以家庭成员、保姆为主,他们普遍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此,日间照料中心作为社区内的养老机构,为居家照护者提供知识、技能支持及心理支持应是应有之义。美国的一项照护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促进,65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从1982年的26.2%下降到17.9%,可以说居家照护者良好的照护是失能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保证,而老年人健康促进也可以减轻照护的压力。

2、服务什么——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再设计

只有对服务对象有了准确定位,我们才能更好的审视现有的服务,对服务进行重新设计。

从服务内容定位来说,日间照料中心绝不是“打打麻将、下下棋”的娱乐场所,也不是为了完成政绩的“样板间”,而应是服务对象“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既能在这里度过快乐的一天,又能逐步改善身体功能的综合为老设施。因此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应涵盖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紧急援助、精神慰藉、社交情感等6大类服务,并积极拓展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而且所有的服务都应围绕改善老人机体功能,延缓身体机能衰退,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实现尊严重建的目标,最终形成综合性、专业性的照护服务体系。

74600589_1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日间照料服务有其独特价值,可以说是居家服务的反向延伸,是社区居家服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而所提供的服务不应该是与居家上门服务同质化,而应主要开展一些家中无法完成的服务,具体来说可以突出以下服务:
专业康复指导: 基于上述服务目标,康复服务应是日间照料中心的重点和亮点,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应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实施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以及心理治疗等。

助浴服务:沐浴可以使老人们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对于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独自完成沐浴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而助浴服务应成为日间照料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娱乐和交友: 有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密切相关。高龄老人和失能能力的社会支持总体较低,提高其社会支持更显重要。日间照料中心应丰富娱乐交友的形式,积极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小组活动,让娱乐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心理慰籍和干预:据调查,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0%的老年常见病诱因与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切实有效的做好老年人心理心理慰籍和干预,是日间照料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为老人制定心理慰籍和干预方案,在老人到达日间照料中心后提供服务。

医疗咨询和取药: 医疗和护理有着密切的关联。日间照料中心应建立一定的机制,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采取不同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尤其是全科医生的专业作用,对照护者、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形式,解决老人日常健康方面疑问,提高照护和自我照护的质量。另外也可提供根据处方为老人取药的服务。

家庭照料技能和压力管理培训:为老人照护者(子女、第三代、保姆等)提供专业家庭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家属照护技术和管理能力。 另外,通过培训过程中的沟通,也可使中心进一步了解家属在日常照护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

3、如何吸引服务对象——市场营销的新思路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摆脱传统的“坐等老人上门”的思路,而应积极作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目标服务对象,例如在服务价格上,可以坚持服务效果导向,以服务能实现的结果价值为依据进行定价,即能创造多少价值收取多少费用,这样也可以倒逼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服务流程和严谨的评估体系。

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设计也可以进行创新,从理念上彻底突破传统形式,不仅要能让老人喜欢,还应能让他们的子女喜欢,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公共客厅,服务老人的同时还要服务他们的子女。比如日间照料中心内部装饰的设计可以尽量消除传统养老机构的痕迹,从视觉上给予人愉悦和希望。这样日间照料中心也能成为社区各家庭间情感交流的平台,重新塑造出长辈与小辈、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的情感纽带。

另外老年人照料中心还可以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将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子女三者联系起来,促进互动,增强老人及子女对日间照料中心的“黏度”。例如通过建立老人电子病历档案,将日间照料服务响应从被动变为主动;又例如通过远程数字传输,让老人子女随时随地了解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所接受的服务,并能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所有这些都将有效改善服务效果,增强家属满意度。

4、需要什么样的志愿者——志愿者的筛选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公益助老设施,在日常服务中势必需要依赖大量的志愿者,传统的日间照料中心往往对志愿者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很少对其专业技能提出要求,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利于日间照料中心为老服务的健康发展。无疑所有的志愿奉献精神都值得褒扬,但不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适合做某工作,只有“人尽其才”,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对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来说,在志愿者的筛选上应以服务目标为原则,服务内容为考量,吸收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例如具有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营养健康、社会工作等知识背景的志愿者,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理念的落实和服务目标的达成。